張雪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當前小學教學的教學理念。怎樣才算是全面發展?一方面,學生每個科目都得到發展,不偏科,有比較完整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作一淺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數學;小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對未知的知識有很強的求知欲,尤其是對自己感興趣事物,所以讓他們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是促進他們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動力。
一、生活化教學的定義
生活化教學就是以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使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萌生將數學知識跟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的意識,進而逐漸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生活實踐提高自己對知識運用的水平。不僅如此,生活化教學法還可以充分地將課本上無形的知識,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聽課效率得到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兩點。
1.提高學生課堂的注意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注意力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如果學生聽課時沒有集中注意力,就會被外界因素所干擾,那么一節課下來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就掌握不了。所以,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面對課本上的那些知識,老師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他們根本就提不起學習興趣。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生活化,就能夠將課本上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出來。例如,課本上有關路程與時間的問題。老師就可以將問題生活化,將這種問題轉化為學生從學校到家里的時間,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知識點,同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對掌握的知識的運用
新課程改革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更好地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傳統的教科書很多知識點都側重于教學,而忽視了運用。俗話說的“書呆子”就是指那些對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怎么解決。教育改革之后,學生對于已經掌握的知識是否能夠進行靈活運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小學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數學知識,反過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掌握的知識的運用,避免學生只會學習,不會靈活運用。
三、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1.將課本與生活知識結合起來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小學數學中的知識也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創造了小學數學問題,而數學課本上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課堂上對學生所提的問題要緊扣生活,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作答,這種教學技巧在老師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由于提出的問題太過單一、簡單,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各個小學面臨的重大問題。生活化的問題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由于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備課時,為了備課方便,都會把課本上一些單一、簡單的題目作為在課堂上進行提問的問題,這些題目不能充分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能在課堂上更多引起學生老師所講知識的注意力與興趣,更加能促進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的運用。所以在進行提問時,所提的問題要跟生活有關系,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能更好地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2.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以及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一個專業素質高的老師能更好地教導學生,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能更好、更快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不足。更好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在提高老師專業素質的同時,老師在教學時,要多關注學生。例如,在課堂上,老師在與學生進行問答題訓練時,要對學生多給予評價。當學生回答正確無誤時,老師要給予表揚,表揚是學生進步的動力之一。當學生回答錯誤時,老師要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老師要多關注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進而提高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讓教師不僅僅只是學生的老師,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氛圍,讓課堂教學更加放松、更加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與老師的和諧關系,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的運用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方正.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中華少年,2017(5):110.
[2]鄒曉南.芻議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探究[J].中華少年,2017(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