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金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達到自律,不需要教師的親力親為,也不是被動接受,懂得自學,懂得創新。“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條件下積極倡導的,死記硬背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如何努力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正是文章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主體地位;教學模式
一、主體地位思想概論
所謂主體教育思想內涵,是指將學生看作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會創新,能以自己的思維把知識消化并能學會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才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師一定要給予他們機會去主動學習,主動融入實踐,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體。
作為學生,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不是教師安排的工作,學生能夠學會主動去學習,學會探索,有渴望學習知識的欲望。小學語文教學又是學生的啟蒙教育,所以教師的教學組織安排一定要有引導作用,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時教師不用把大量的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的知識儲存是有限的,只需作為一個引導者,讓學生自己通過努力去獲取知識。他們可以自我消化知識并且將知識深深地印入腦海。教師要認清自己的位置,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我學習的思想,不斷獲取需求的知識。
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教學觀念的改革和完善,這樣將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移到了以學生自己為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更多地留給了學生思考,將知識更好地融入實踐中,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其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讓其更加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研究,降低傳統學生因為被動學習而產生的排斥感,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方法
(一)樹立新型教育觀
轉變傳統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觀念,首先需要教師堅持素質教育的教學觀,自覺支配自己的一切教育行為。做到以下幾點:
1.在教學目標上,要突出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2.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組織、有科學地設計教學的每個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理解,會舉一反三。
3.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打破機械的單向傳輸模式,師生之間可以多次互動。例如,《話鶯》這一課程設計流程,要結合此篇課文謎語詩的特點,先給學生放映PPT,并配樂,讓學生進入課文語境,參與表達和思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尤為重要。這種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是師生,也是朋友,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學生可以向教師大膽提出疑惑,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做出解答。這種關系一旦確立,就應著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藍色的樹葉》教學中,李麗和林園二人的動作、語言非常細膩地表現了生活的實際場景,教師需要提前給學生進行圖畫展示,并與學生互動現場表演二人對話,課堂分組討論,激起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習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三)改善教學思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需要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將自己轉變為配角,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學生獨立把握課堂節奏,給他們一個創造課堂的空間,促使他們在課堂內更加活躍。在教學時,以了解、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和總結處理學習困難的方式為主,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回答積極性方面和課下學生交流方面,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在此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例如,在教學《矛與盾的集合》時,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拓寬課堂的教學范圍,除了把生字詞的教學作為重點外,還應該多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精神理念。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討論說出各自的理解與想法,這時,教師只需要在旁邊指導一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寫作的意義。從而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精神理念。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力培養新一代人的責任感、自主能力、生活能力、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此新課改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成為有想法、會創新、打破傳統的,有個性的一代人。如果教師一直以以前的教學方法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話,學生可能會覺得知識雜亂無章,不能更好地理解,只會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程國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3(4).
[2]劉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