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啟章
摘 要: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后進生的轉換工作,了解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并對癥下藥,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后進生;數學;學習;策略
數學是一門聯系性非常強的學科,最讓教師們頭疼的就是如何轉換后進生。要想真正做好后進生的轉換工作,首先要了解差生產生的根本原因。
后進生是怎樣產生的呢?
首先,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很多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這也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有很大關系。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如果產生不了濃厚興趣,就會失去探索數學奧秘的精神,也就慢慢由不喜歡轉變成討厭,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問題學生。
其次,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性差,認為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就行了。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總結、歸納、推廣等科學的學習方法。只注重課本例題樣式,不會舉一反三,不善于整理,知識松散凌亂。當知識面廣泛后,便經常出現錯誤,從而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時間一長問題學生也就產生了。
再者,學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和信心,甚至貪玩厭學,經不起誘惑,就不能堅持下去,成了戰場上的逃兵。
最后,外界因素的影響讓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棄。特別是受家長、教師及高年級學生的影響,總會聽到他們反復強調數學的重要性、連貫性,產生畏懼的心理陰影。認為數學很難,自己學不好,最終產生放棄學習數學的心理。
數學教學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如此。根據后進生形成的種種原因,在教學中要制訂相對應的策略,盡量減少后進生的產生。教師在對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擠時間來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學習的最好動機。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精心準備每節課,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直觀化。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可以借助兒歌的形式讓學生來說:“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學生和教師的互動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激發數學學習的探究欲望。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出來的,科學的學習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后進生來說,教師只重視查缺、補漏、改錯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預習能力、總結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幾種能力如果得到提高,理解力也就會得到提高。只有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系,協調一致了,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
三、確定目標,加強管理
每個學生的智力不一,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在對后進生的轉換過程中,要確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達到目標,進行分層異步教學。布置作業時,后進生要以基礎為主。在檢查力度上,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對這部分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對每個后進生的表現要及時進行量化,對表現好的學生,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在轉換過程中利用小組的合作作用,利用“手拉手”“一幫一”活動對后進生進行轉化。開學初要及時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關心他們,把他們引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后進生雖然學習差,但他們往往在某些方面有過人之處,比如打籃球、打乒乓球、唱歌、跳舞等等,要用學生的長處來喚醒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習方面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表揚和鼓勵是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基礎,對于自信心、自制力差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殷切的期望。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用自身的優良品質來喚醒學生的自信,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后進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江河。”學習也是一樣的,教師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后進生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沒有腳踏實地學,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作為傳道授業的教師,只要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們的汗水就會得到回報,實現萬紫千紅滿園春的好景象。
參考文獻:
[1]高艷梅.數學差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況分析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下),2012(1).
[2]宋衛華.影響農村高中數學成績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J].考試周刊,201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