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
摘 要:當前農村教育中存在著教材內容與學生成長環境不符,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以及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利用當地鄉土資源、加強教師培訓制度的建立、對教材資源的多方面開發等策略,為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做出啟示。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改革;教學方式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明顯的問題,如教材過分“城市化”,許多名詞以及狀態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根本見不到,更不用談理解。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地區經濟發展的限制,多媒體資源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教師年齡、教育程度等也不相同,而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卻不成系統,不能滿足教師的發展需要等。面對這些農村數學教學中切實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策略性思考。
一、開發農村地區鄉土資源
由于教材設計的缺陷,現用的各版本教材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內容設計“城市化”的傾向,對于教材中出現的一些場景、名詞、交通工具等學生沒見過,更不可能理解。這種劣勢在數學教學中尤為突出。過分抽象的數學知識對于已經習慣于直觀接受的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學習難點,而缺乏例證更是舉步維艱,教材場景與生活實際的差距大,必然會對學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礙。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教師就要加緊對鄉土資源的開發,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數學例證等。
在鄉土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教師的合力,這是需要教育部門以及學校作出努力的。組織一個地區的教師進行研討,將鄉土資源巧妙地融合到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對于教材中的例證進行適當的場景更新,重新包裝為更適合農村地區使用的教材。在教學中,教師要走近學生,與學生積極互動,了解什么樣的生活是學生真實經歷的。有時候與農村地區的學生聊聊河里有幾條魚遠比動畫片能吸引他們。尤其是到農村地區支教的教師在開發鄉土資源時更要努力。
二、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
在農村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體系的建設。農村地區教師構成是不相同的,不僅與城市不同,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鄉村也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農村地區數學教師來源于當地教師、城市特崗教師以及外調教師,但是在同樣情況下還需注意的是,這兩部分教師雖然會有不同的教學思路,但也各有長短。城市調到農村的教師往往會存在心浮的問題,以及對當地情況、學生特點缺乏了解,更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通常是畢業之后就被分到了農村,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培訓體系的建立,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
在建立教師培訓體系的過程中,要取得教育部門的支持,將培訓資源引入校園,更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培訓。校長等領導干部需要關注到教師的建設與成長,可以通過與較近的城市學校、周邊學校等的合作實現教師的培訓,借力發展本校教師。在校園內部,數學教師要專門組成合作小組,每周都要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互動,共同討論如何推進數學教學的發展,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加強不同學歷、教育背景、年齡的教師之間的交流。
三、加強對教材的再建設
在農村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教材及教學資源的重建問題。除了教材內容與農村地區教學仍然嚴重不符之外,農村地區教學還存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當前各版本的教材設計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配套資源不完善的問題,教師即使想要照搬都缺乏明確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自主地去搜集素材,當然這也是對教材的再建設問題。
教師要積極利用網絡搜尋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資源,并將其結合當地教學特點進行轉變。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有限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自己制作教具甚至帶學生一起制作教具。將信息技術資源引入學校后,需要全面關注到這些資源運用對教學的影響,從而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組織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適合當地學生、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教學組織形式。新課標下許多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被發掘出來,但并不是都適合農村地區小學數學課堂。在特征上,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的課程,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而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更要培養他們具備基本的數學素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有選擇地運用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增加學生課下的互動與實踐。數學思維的培養,就是要讓學生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樣的實踐性在農村地區更容易實現,如運用三角形的問題去測量河流等,這些都需要教師進一步開發。
整體而言,盡管農村地區數學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但教師就要巧妙地運用區域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合學習的環境。本文在探索中僅僅針對共性進行討論,具體的發展仍然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總結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張貴福.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新課程(中),2012(7):65-65.
[2]高正蕊.農村小學如何進行數學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3(2):53-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