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
摘 要:簡便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樂學簡便運算可巧用一個方法——給簡便運算取“名字”。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便開始接觸簡便計算。到了小學四年級,學生正式學習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減法的性質等一些運算法則和運算定律。這些運算法則、運算定律太多,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混淆,特別是簡便運算時,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掌握起來也比較困難。很多學生也不太愿意學習這部分知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樂于學習簡便運算呢?我巧用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給簡便運算取“名字”。怎樣取名字,取什么名字?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有運用定律的簡便計算。對多數優學來說,那幾個運算定律的運用,他們使用起來比較輕松,也能較快地用簡便方法計算出來??墒?,有一次要求學生做練習時,出現了一道要求用簡便計算的練習題:■+■×■+■,學生怎么也看不出來,我讓學生先算算第一步再做決定,學生算了第一步后,呈現■+■+■的過程,他們恍然大悟,接著不就用加法結合律計算嗎!于是,我靈感一發,這道題的方法與以前不太一樣,如果直接看,怎么也找不出我們學過的簡便方法,感覺就像走到了路的盡頭,可做了一步,就豁然開朗。這道題呀,猶如剛學過的一首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們感到非常新鮮,呵!數學課堂還有詩句呢!個個上課精神百倍,也一下就記住了。
無獨有偶。過了不久,他們又遇到了這樣的一道要求用簡便方法的計算題:■-■÷■-■,我問:“這道題你們會做嗎?”學生一看,噢!這不就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難不住我們了!看來,換一種方式,學生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同學們都說,朱老師,這類題是你發明的,我們就叫“朱氏定理”吧。我想了想,說:“就以那兩句詩作為這類題的名字吧,這樣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會更加形象生動,也會更容易記住。”我頓了頓,說:“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們也能給這種特殊的簡便方法取名字,有信心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有!”看來孩子們也想創作的愿望。
我們的學生練習冊上,有一道靈活簡算的題:■×■+■×■,有一部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他們將第一個乘法算式的兩個分子交換位置后,變成■×■+■×■,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我問:“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分子交換后,它們的積會不會發生變化呢?”一個學生說:“根據分數相乘,用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子相乘時,交換位置相乘,積不變,那么,將兩個分數的分子交換以后,它們的積是不變的?!钡却蠖鄶祵W生確定兩個分數相乘,分子交換位置后積不變這個道理明白以后,我說:“那么,這道題,也是一道特殊的簡便計算,現在我把機會交給你們,你們能給這類題取一個名字,讓我們全班的學生都能記住它嗎?”學生個個開動了腦筋,開始在那里冥思苦想,通過思考,有的學生的名字是“移花接木”,還有的學生起的是“張冠李戴”等等,后來經過學生的討論,覺得“張冠李戴”要恰當一些。最后我拍板,就把這類題叫做“張冠李戴”。學生非常高興,尤其是引用了那個詞的學生,感到特別得自豪,內心的激動溢于言表。學生對這類題的解答有了明確的思路和方法,心里甭提有多高興!
不久,教材上出現了一道87×■的簡便計算題,有的學生想出了將87分成86+1的和乘■,再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有的學生說,這類題沒有特殊的方法,不好掌握,怎樣才能又對又快的找到好的解答方法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覺得一個整數乘分數,始終要將這個整數分成和分母一樣的一個整數和另一個整數相加或相減,如:85×■等于(86-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這類題,我又讓學生給這類題取名字、經過反復推敲,學生們認為這類題用“圍繞分母法”作名字記憶要深刻一些。我說:“好!就用這個名字吧?!?/p>
綜上,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對那些特殊的簡便計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給它們取名字,名字是學生獨創的,也是他們學習的成果,他們很樂于去運算,同時也幫助他們學習記憶。作為教師,只要你有心,相信你的教學也會很出色,你的學生也會特別喜歡你的課。
參考文獻:
李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17(8):147-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