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健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蓬勃發展,各種信息技術的產物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從小掌握一定信息技術技能,了解相關信息技術的知識,是現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了解更多的新興科技,還可以增強學生自主獲取和應用信息的能力,而獲取信息的能力是當下社會一項重要的技能。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課堂,突出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而教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掌握相關技能的重要作用。而一名合格的引導者,就要學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較為有趣的科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多元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特點,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畫不規則圖形》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由不規則圖形組成的圖畫作品,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軟件模仿這些圖畫,或者讓他們發散思維,利用不規則圖形自己創作出一些作品,最后再由教師選出一些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教會學生使用畫圖軟件,達到了教學目的,而且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把自己的想法通過信息技術表現出來,以此來加深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讓他們領略到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
二、情境式教學,加深學生體會
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與多媒體緊密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出一種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通過這種情境式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問題情境
當教師在講《照片的處理》這一課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處理過的照片,這些照片可以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留影,例如他們運動會時的照片,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把這些照片通過簡單的處理,使其變得詼諧有趣,通過對這些照片的展示,進而詢問同學們想不想學習如何制作類似的照片,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式教學,能夠把學生帶入其中,引起共鳴,加深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運用的體會,從而激發課堂學習興趣。
2.游戲情境
當老師在給學生講解鼠標的操作時,如果單純的只是讓學生在電腦桌面上進行鼠標單擊、雙擊、移動等操作,不僅枯燥乏味,還不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讓學生玩一款小游戲來實現教學目的,比如讓學生玩“蜘蛛紙牌”,讓學生在對紙牌的點擊、拖動中掌握鼠標的相關基礎操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一種合適的教學情境,可以極大程度地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體會,使他們牢牢記住老師所講述的內容,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理論+實踐”的教育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是一門需要通過大量計算機操作實踐的學科,這一特點就決定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操作環境將與普通的教學課堂有著很大區別。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踐操作進行鞏固練習,加深印象。例如,老師在教授學生《漢字的輸入》時,首先要給學生講解如何進行漢字輸入、漢字輸入方法的切換、符號標點如何使用等,教師在進行完理論教學之后,便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實踐操作,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讓學生打出一句話或者一組標點符號等,以此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通過靈活運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并通過實踐操作,達到使學生掌握相關技能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相關知識,能夠靈活運用一些信息技術技能,是時下人們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小學教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從小教授他們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是我國信息技術日后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想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求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一些適合于這個年齡段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變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春益.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浙江教育技術,2009(8).
[2]吳小源.淺談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下),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