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口頭語言是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經常運用的表達思想的語言形式。與此同時,口語是書面語言的基礎。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就必須抓好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培養
一、鼓勵學生大膽說話
低年級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段時間,兒童有敢說、愛說的特點。教師要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上,教師對說得好的兒童要給予表揚,對說得不好的兒童要給予幫助。要耐心地聽每一個學生把話說完,要熱情地鼓勵他們把話說好。不能隨便打斷學生的說話,更不能隨意進行批評指責,壓抑兒童說話的積極性。還要教育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插嘴,不嘲笑,創造一個良好的說話環境,讓兒童覺得在課堂上說話就像在家里說話一樣,無拘無束,不緊張,不膽怯,沒有思想包袱。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說話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反之,課堂上生動活潑不足,嚴肅緊張有余,缺乏教學民主,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束縛。我們聽課時見有的教師提問之后,全場鴉雀無聲。
二、引導學生把話說好
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除鼓勵他們敢于說話外,還要通過具體指導和嚴格訓練,引導他們把話說好。
1.創設說話情境
要使小學生把話說好,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說話材料,為他們創設說話的場景??衫蒙鷦拥膱D片、精彩的表演、有趣的實物等,喚起學生說話的興趣,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
(1)看表演口述。表演為學生創設了說話的情境,為他們的思維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材料。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也能把話說好。
(2)觀察實物口述。觀察實物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實物的特征,如顏色、形態、大小的不同,功用和來源的差異,然后再選用最恰當的詞句把它們表達出來。如讓學生觀察一束桃花的顏色,假如學生只說出“紅紅的”,就太籠統。因為紅有紫紅、深紅、火紅、大紅、粉紅、淺紅、淡紅之分,這時就要讓學生選用最貼切的詞來說。
(3)看圖口述。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在理解畫面的基礎上,讓學生口頭表達畫面的意思。還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擴大與畫面有關內容的語言領城。要指導學生邊看邊說,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說,然后再連起來說。說的時候,既要指導具體,又要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用不同的詞語或不同的句式去說,避免“千人一腔”“千篇一律”。
2.注意聽說結合
會聽是會說的前提,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要引導學生專心聆聽別人的說話,用喜馬拉雅等軟件聽故事等。聽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聽后能抓住主要內容,抓住中心,能跟上說話人的思路,抓住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能進行回講。
3.注意讀說結合
要使學生把話講得流利,有感情色彩,并能在大庭廣眾面前演講、作報告等。平時一定要抓好讀的訓練。朗讀時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讀準字的聲、韻、調,不讀錯音,不添字減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讀得通順流暢,并要求逐步做到讀出不同句子的語調,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不同的停頓,讀出輕、重、緩、急。這樣長期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能講出動聽的話。
4.注意說寫結合
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把說的話寫下來,“我手寫我口”。一年級下學期,可要求學生抄錄回答過的問題和答語;二年級可把聽了的故事、講過的圖畫等,用聽寫的方式記錄下來;中、高年級可以把口述過的內容再寫下來。這樣說寫結合,就能互相促進,說和寫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和提高。
5.注意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
兒童的模仿性特別是語言的模仿性很強,教師的語言對他們影響很大。因此,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講話時,要注意抑、揚、頓、挫,快慢適度。在關鍵的地方使用重音,或略作停頓,引起注意;在重點地方,重復一兩次;需要學生注意的地方,還可以放慢速度,配以板書。教師還要注意說話時的姿勢和表情。這樣既能吸引學生,提高學生聽的效果,又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說話能力。
三、在實踐中體驗,讓學生樂于口頭表達
生活實踐中處處都要口頭表達??陬^表達能力的培養應立足課堂,向課外延伸,立足教材中的口語訓練,向社會開放。也就是說,只有教材中安排的口語交際訓練是不夠的,要提倡小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生活,去實踐體驗,與人交往,樂于口語表達。
1.引導小學生熱愛大自然
組織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小學生春游、秋游、故事演講等活動,為他們創設一個展示自我的良好環境。如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春天里的發現》這次口語交際訓練,小學生在大自然中找到和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引導大家說說春天里的發現,感受大自然的美。有的說小草變綠了,有的說小樹發芽了,有的說果樹開花了,有的說青蛙“呱呱”地叫……在訓練中學生不僅發現和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而且能把一句話表達得清楚完整。
2.引導小學生在實踐中主動與人交往
如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中《我想這樣做》的口語交際訓練前,讓小朋友去實踐,遇到需要幫助的殘疾人、老人等,是怎樣幫助他們的,說些什么?在課堂上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說給同學聽,大家共同評價,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效果很好。
3.引導小學生參與實踐交際
讓小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訓練口語交際,能有效地培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如小學生進商店、去超市,了解學習用品的種類、價格、用途等,在與售貨員進行對話交流時,也注意傾聽售貨員的介紹表述。在口語交際課上,讓小朋友扮“售貨員”和“小顧客”在表演中進行對話交流。教師要著重引導他們當別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地聽,自己說話時要自然大方,有禮貌。這樣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口語交際,能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鍛煉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1)聯歡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全校的大聯歡,大至主持人的選拔,小至小品中的配角的挑選,都需要學生的努力參與與自我展現;
(2)競賽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演講賽、講故事競賽,引領孩子走向更大的舞臺,凡有競賽活動,學校都在第一時間告訴學生,讓學生向生活挑戰,向自己挑戰。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應對能力和心理素質;
(3)班隊會活動: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陣地,開展各種主題班會,讓學生有話可說,在看與聽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4)各種評比:充分利用每周德育量化評比等級及學期結束的文明少年、優秀干部等評比,指導學生實踐運用。
低年級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在口語訓練教學中,不但要靈活、創造性地利用口語交際教材,還要采用多形式的手段,細心、巧妙地捕捉一切有利的口語交際時機,尋找各種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做到想說、敢說、愛說、會說、樂說,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為他們成功地走向社會鋪一條堅實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方翠美.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20):53.
[2]曾莉.淺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2016(4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