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朝暉
(安徽省寧國市寧墩中心小學)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改革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數字故事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法,通過將傳統故事轉化為數字化故事,能夠讓故事更加形象、直觀、有趣地表達出來。現如今,數字故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中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夠切實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數字故事;品德與社會;小學生;新課改
數字故事作為新時期下新型的教育元素,其使用范圍也愈加廣泛,很多教育者將數字故事應用到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并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字故事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原本的口述故事形態轉化為圖片、視頻的形式。簡單來說,數字故事即是多媒體形態下的故事,相對傳統故事,數字故事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新時期下,新課改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完成基礎教學任務,同時也要做到教人育人。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無論是教育方法還是教學理念,都使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使得品德與社會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必須要采用數字故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做到德、美、智、體協調發展。
一、數字故事概念簡述
數字故事即數字化故事,主要是指將圖片、文字等故事元素進行整合,進而彰顯出故事的中心思想,彰顯故事人物的個性。數字故事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單一、傳統的故事方式轉變為更加形象、直觀的數字化技術,增強學生對故事的印象,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部分小學已經實現了數字故事教學。在具體應用中,數字故事能夠展現出趣味性、全面性、多感知性等特點,是非常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并未成熟,對社會形態認識有限,傳統故事只能讓學生明白這件事情,但數字故事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與故事的情節發展產生共鳴,再加上數字故事自身的教育性特點,與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目標一致,在應用中,學生除了要觀看數字故事,同時也在此過程中與教師交流,進而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使學生自然而然受到了德育。
二、數字故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一)轉化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
數字故事教學是新時代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應用數字故事過程中,教師要一改傳統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化教學理念,認識到數字故事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重要性。并加強對多媒體技術、德育教學內容的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結合點,進而提高數字故事的應用效果。同時,教師要多加關注學生,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愛好、興趣點作為基礎。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好奇心都較強,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要保證數字故事的趣味性,進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二)保證數字故事的合理性
數字故事不僅要能夠滿足新課改要求,同時也要參考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特點。因此,教師必須保證數字故事的合理性,精心設計數字故事。新課改要求小學教育能夠貼近生活,因此,在選擇數字故事時,要挑選學生日常經歷的事情,做到教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最終實現對學生態度、情感的教育。例如在《生活中的安全》教學中,數字故事可以呈現出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小朋友獨自在家,突然有一個陌生人敲門,之后小朋友詢問是誰,陌生人稱自己是隔壁的叔叔來借東西。這時,為了將小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屏幕中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并標志出“這時你該怎么做?”,之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由于該故事符合小學生日常生活特點,能夠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最終讓學生學會求助,獨自面對日常安全問題。
(三)創設學習情境,結合合作學習教育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在實際生活中保護自己。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并未成熟,缺乏自主性,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數字故事創設故事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配合合理的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不斷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例如,在《珍惜勞動成果》教學中,由于很多小學生飲食中容易出現浪費糧食問題,針對此類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模式,并設計一個數字故事,主要內容為:一個小學生面對一盒盒飯非常為難,因為故事主人公不喜歡吃菜里的青椒。之后,筆者組織學生爭辯要不要吃盒飯,很多學生在生活中都經歷過這件事,之后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各小組進行探討,最后讓學生領悟到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改正自身不良習慣。
數字故事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育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更加合理、精彩的數字故事,激發學生積極性,落實德育知識,進而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張淑萍,范國睿.以數字故事促進學生21世紀技能發展:基于對芬蘭“數字故事”研究的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6):53-6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