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實驗小學)
摘 要:對于小學生學習而言,通常都是聽老師講,聽明白了,可是做題時為什么就有那么多問題呢?之后,師者會選擇再講,再講,直到背下來老師的話……是的,學生會了!可是這樣做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用這樣慣有的思維方式學出來的學生又有幾人經得住學習的考驗呢?如果學生在接受知識時能夠做到主動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解決問題,哪怕是問題沒有解決,至少他也感受了學習的過程,試想這樣的學習經歷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呢?相信答案自然在大家心中,這樣參與學習的過程是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無需特意地記憶,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模式,要讓學生主動學習!
關鍵詞:質疑;學生;自主學習
一、學貴有疑,先質疑后學習
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主動思考問題,那么就會對所思考的問題提出許多疑問,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而且還能在思考和解答疑問的過程中得到許多的鍛煉。學生的學習潛能也會得到大大提升。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和質疑的重要性。
我們的課堂伊始就要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就所學習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也許,開始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毫無意義,也許問題很稚嫩,老師們千萬不要急躁,你只需要引導并堅持這樣做就可以了。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切無論有創意還是無創意的提議和想法都要積極地給予肯定,這樣對學生思考和參與思考的積極性則是最大的鼓舞。教師只需在學生思考、質疑的過程中適時地給予指導、點撥、鼓勵、總結等,學生的各種表現均能得到教師不同的贊許,他們的喜悅之情和滿足的心理可想而知,自信心和內在潛能也都將在興趣中被激發,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培養。記得,我第一次嘗試讓學生就課文內容質疑是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文章很長,離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又較久遠,孩子們當時提出的問題就很稚嫩。如,為什么人們從早上三四點鐘就趕來了;為什么人們嗓子喊啞了還喊;為什么那么晚才散去……這些問題如果往深層挖掘可以歸納為人們當時激動的心情,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實屬不易,如果能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開國大典時人們激動、自豪的心情,這篇文章就已經完成了一半。可以說孩子們稚嫩的問題體現了他們心里的疑慮,加之教師的引導,這樣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興趣盎然的,是有成就感的,更是終生難忘的。正所謂急人之所需,教人之所困。
二、在關鍵處質疑
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應該把說話權交給學生,讓其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回答中含糊的描述或者是問題的關鍵處,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出能夠對學生進行啟發或能誘發學生提出質疑問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教師層層推進地提出和講解問題的過程中,進入更深層次的課堂學習,同時,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中時刻跟隨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接下來將提出更具有價值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這樣師生課堂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完美地演繹著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
例如教學《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且能直接地理解這篇課文所宣揚的不能迷信課本,要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等,要相信科學。從此,科學課成為一種冒險……就此,追問為什么成為一種冒險?課堂上,在問題的設置中,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問題環境,借鑒書中主人公的學習方法來反思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是否得當和正確,從而使學生在質疑自己的同時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答案之后,教師在課堂中適當地引導、講解,這樣獲得的教學效果和給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帶來的益處是普通講授課的幾倍。
三、質疑要面向全體學生
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水平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也都有許多不同之處,也正由于每個學生個人能力存在著個性差異,作為教師,對班級里每個孩子的要求也不能用一個標準或統一尺度來衡量。這也同時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讓班級里的尖子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還要讓班級里的學困生在各環節的學習中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感,也能使之各方面的能力緩步得到提高。也只有平日里教師在課堂中日積月累地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考慮到學生綜合能力的課堂內容,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得到真正的提高。
總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工程,教師既不能操之過急,又不能太過片面,需要教師在平日里無論是課堂上還是業余時間里都要做好準備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笑君.淺談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J].技術與市場,2009,16(8).
[2]羅秋云.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J].新校園,2011(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