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芬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襄安鎮襄安幼兒園)
摘 要: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幼兒游戲教學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讓幼兒在游戲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培養幼兒積極學習、樂于分享的優良品質。良好的師幼關系作為游戲教學的基礎與保障,是直接影響游戲教學質量的關鍵。內容重點對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師幼關系進行探討分析,旨在提高幼兒園游戲教學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教學活動;師幼關系;氛圍
在幼兒園游戲教學活動中,加強師幼關系能夠讓教師、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從而構建起師幼共同學習、共同游戲的和諧關系,滿足幼兒與外界交流與接觸的目的,建立師幼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良好的師幼關系作為幼兒園游戲教學活動的保障與基礎,要求教師能夠本著和藹可親的態度、足夠的耐心來交給幼兒知識,從而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在游戲學習中擁有愉悅的心情,并配合教師完成最終的教學目標,實現由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寓教于樂的教學成果。筆者認為,想要在幼兒園游戲教學活動中增進師幼關系,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尊重幼兒,構建師幼平等交流關系
由于幼兒的心智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極其有限。因此,在游戲教學開始之前,創新游戲活動環境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在游戲活動正式開展之前與幼兒進行民主討論,讓每個幼兒都能夠表達出自身的想法與愿望;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內心需求來設計游戲活動內容,從而激發幼兒的參與熱度與積極性。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啟發幼兒關注周邊的事物,并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獨特的思考方式。
由于游戲教學離不開材料與玩具,在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以幼兒作為出發點,所選玩具也要保證符合幼兒的內在需求,不要過分局限于游戲規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過家家”游戲中,首先要與幼兒進行溝通:“小朋友們,你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呀?”“好!在‘過家家游戲中我(教師)能擔任什么角色呢?”“我好想成為大家‘家庭中的一員呢!”通過教師引導,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成為幼兒“家庭中的一員”,從而構建起良好的師幼關系。為了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與分享意識,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從而通過合作的形式探究游戲中的樂趣,營造全班幼兒學習、游戲的氛圍,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與交流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利于幼兒性格的形成,達到游戲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
二、合理安排游戲時間與內容,實現寓教于樂
對于學前教育來說,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要重視游戲教學活動中的整個過程,游戲中教師不僅要加強規則指導,也要讓幼兒學會做人的道理。很多情況下,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會局限幼兒的游戲時間與游戲內容,這樣會間接提高教師游戲中的份額,幼兒往往也變得過于被動,參與性不高,無法達到理想的游戲教學效果。經過筆者多年的學前教學經驗可以發現,幼兒只有能夠有權支配自己、充分發揮主觀性到游戲中,才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活動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權利,讓幼兒根據自身的意愿來選擇游戲內容,自主尋求游戲伙伴。在這種理想的游戲環境中,幼兒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游戲教學活動效率。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在游戲中教師不再是“教師”,而是游戲中的“大家長”,更是游戲的參與者,讓教師與幼兒能夠打成一片,感受幼兒的快樂,從而拉近師幼心靈間的距離,師幼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和諧,教師在游戲中也玩得更加自由。
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增設師幼合作環節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師幼關系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置游戲活動環節時,能夠增加師幼合作環節,從而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使教師不再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更是游戲教學活動中的中心軸,充分發揮教師的輻射作用,充分利用教師這個參與者的身份來影響學生,從而培養幼兒的理論知識與認知能力,最終達成教學目的。例如在“老鷹抓小雞”游戲中,該游戲主要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并且要能夠相信“雞媽媽”,這時為了加強教師的“戲份”,提高幼兒的團隊意識,可以采用“兩個雞媽媽”“兩個老鷹”的方法,通過教師(雞媽媽)指揮,讓“老鷹”無法抓到“小雞”,從而讓幼兒在游戲中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夠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增強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
幼兒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對幼兒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以幼兒作為出發點,根據游戲喜好、愿望來設計游戲教學內容,并加強教師在游戲中的“戲份”,成為游戲中的一員,充分發揮教師的輻射作用,從而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加深幼兒對社會的認知深度。
參考文獻:
黃益秀.角色游戲中構建良好師幼互動關系的策略[J].龍巖學院學報,2012(S1):62-68.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