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瑾
(南京市江寧醫院,江蘇 南京 211100)
預見性護理在腹部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邵 瑾
(南京市江寧醫院,江蘇 南京 211100)
目的 分析預見性護理在腹部手術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22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情況、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0.91%)明顯低于對照組(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8%)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能夠明顯降低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質量。
預見性護理;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應用效果
腹部手術是治療多種腹腔疾病的重要手段,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是腹部手術治療過程中常見的護理難題。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導致切口皮膚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影響手術切口的愈合,嚴重時需要二次手術干預,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痛苦以及經濟負擔,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因此,腹部手術感染是影響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醫護工作者對這一護理難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預見性護理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對預見性護理在腹部手術切口感染預防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22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0例。對照組中男79例,女31例,年齡25~80歲,平均(68.4±5.4)歲;觀察組中男72例,女38例,年齡24~79歲,平均(65.1±2.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學歷、疾病種類、手術方式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與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行腹部手術開腹手術的患者;無腹部手術禁忌癥的患者;能夠配合護理人員完成預見性護理措施的患者;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患有不能控制的感染的患者;意識不清、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等原因無法配合的患者;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給予入院指導,幫助患者熟悉病房環境,根據不同患者的疾病種類、手術方式,遵醫囑給予相應的藥物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術前預見性護理:患者入院后由專人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癥狀、體征,既往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仔細詢問患者的血壓、血糖等指標的控制情況,并仔細記錄,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藥物調整,控制血壓、血糖。評估患者營養狀態、衛生習慣等情況,分析有無可能引起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并給予護理指導干預。指導患者補充充足的營養,注意休息,避免因體質差引起的切口感染。(2)術中預見性護理:手術中的污染是可預見的一種引起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之一。因此手術中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嚴格消毒手術器械及手術室空氣等。根據手術類型安排手術順序,清潔手術在前,污染手術在后;充分沖洗腹腔,性腹腔及切口徹底沖洗,及時用吸引器吸出沖洗的液體和血液等。在手術過程中,如手套被刺破需立即更換手套,嚴禁在手術醫師背后傳遞手術物品和手術器械。(3)術后預見性護理: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呼吸、血壓、體溫、心率等,對具有高度腹部手術污染可能的患者如急性腹膜炎、闌尾炎等進行嚴格的專科護理。嚴密觀察患者手術切口的狀態,注意有無紅腫、膿性分泌物、滲出、流血等,及時對手術切口進行消毒、更換敷料,對有可能出現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預防性給予抗生素治療。減少患者家屬、朋友的探視時間和次數,避免引起感染。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等,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品、海鮮等。術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逐步增加患者的運動量,加強患者體質和免疫力,可以由坐在床邊、床邊活動到散步、慢跑,循序漸進,避免運動過于激烈、運動強度過大,為順利康復打下基礎。
1.4 觀察指標
(1)患者手術切口感染情況。(2)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治療結束后,向患者發放護理調查問卷,并由患者自主填寫。滿分為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患者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
觀察組患者切口感染率(0.91%)明顯低于對照組(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1.8%)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n(%)]
手術切口感染是腹部手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由于胃腸道內含有大量菌群,腹部手術切口較其他部位的手術切口更容易發生切口感染。腹部手術發生切口感染時將影響手術切口的愈合,嚴重時引起敗血癥、全身感染等,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嚴重影響。據相關報道顯示,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率高達30%,占醫院感染的20%[1],是腹部手術護理的一大難題。如何預防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是護理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根據醫學知識、文獻研究證據等理論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評估,找出患者腹部手術后容易出現切口感染的潛在因素,并針對在這些因素進行有預見性的護理措施[2]。本研究將接受腹部手術的22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發現在接受預見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中,其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率明顯降低,隨著手術切口感染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降低了住院費用。患者遭受的痛苦減少、經濟負擔減輕,從而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提高。這也說明預見性護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3]。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衛生習慣不佳、術前準備不完善、術中無菌操作不完善、患者體質差,患者的營養狀態可以影響手術效果,術后免疫力下降,引起切口感染[4]。預見性護理針對患者存在的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加強患者營養支持,提高患者體質情況,嚴格術前、術后無菌操作,術后嚴密觀察切口,祛除術后切口感染因素,對避免患者的切口感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腹部手術切口感染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明顯降低切口感染率,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質量。
[1] 王 浩,周巖冰,曹守根.胃腸道腫瘤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因素[J].齊魯醫學雜志,2015,30(1):1-3.
[2] 吳英嬌.腹部手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257-258.
[3] 李清新,黃慶堅.預防腹邵手術后切口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干預效果評價[J].安徽醫藥,2014,18(8):1603-1605.
[4] 譚麗霞.普外科患者手術切口感染因素分析與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0):1591-1593.
本文編輯:王 琦
R472.3
B
ISSN.2095-8803.2017.07.64.02
邵瑾(1973-),江蘇江寧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普外科護理、肝膽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