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艷
(福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手術室,福建 廈門 361022)
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在減少術中應激反應中的效果影響
詹 艷
(福建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手術室,福建 廈門 361022)
目的 探討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在減少術中應激反應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1例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予手術室常規護理;觀察組41例采用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比較護理效果差異。結果 麻醉前,對照組SAS及SDS評分較訪視前升高,觀察組則降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麻醉前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更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總滿意度更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 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可有效減少術中應激反應,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術中應激反應;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患者治療及搶救的重要場所,在治療及搶救過程中有著工作量大、技術性強度高、工作時間長及手術風險高的的特點。研究發現,術前焦慮恐懼、術中麻醉劑的應用及組織器官損傷、術后疼痛易引起垂體前葉、丘腦下部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使兒茶酚胺及皮質醇水平顯著升高,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均可產生應激反應而影響手術進程[1]。我們采用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在此匯報成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行手術治療的81例患者納入研究,采用隨機數據表法分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56.74±9.68)歲。來源科室:骨科11例、普外科8例、神經外科14例、婦科7例;觀察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齡(57.26±9.43)歲。來源科室:骨科12例、普外科9例、神經外科12例、婦科8例。納入標準:①于我院行手術治療并已知情同意者;②經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障礙者;②未遵醫囑退出研究者;③嚴重精神病不配合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護理。觀察組:采用手術室全程優質護理干預。術前護理:首先,由責任護士對手術的責任護士、主治醫師、手術室環境向患者介紹,并列舉以往手術成功的案例以提高患者信心;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以熱情主動的態度對待患者,耐心聆聽訴說,根據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同時,對手術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并告知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的重要性。根據患者病情提供科學、健康的飲食指導,根據手術部位采取術前準備,包括術前用藥和腸道準備。最后,指導其完成血尿常規、X光片、B超等術前檢查。術中護理:當手術室護士接收患者時,核對患者信息及手術部位。麻醉前,護士應積極與患者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指導患者擺放舒適體位,注意遮蓋身體。監測生命體征。準確及時地傳遞手術器械給醫生,并行數量記錄和統計,以免遺留體內。術后護理:術后應確定生命體征平穩,推送患者回病房并保持輸液通道保證暢通。返回病房后應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SAS及SDS評分、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水平變化情況,SAS和 SDS量表中20個項目出現的頻度分別記為1、2、3、4分。滿意度: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2]。
1.4 統計方法
2.1 SAS及SDS評分
訪視前評分水平具可比性,P>0.05;護理后,對照組SAS及SDS評分分別為(39.40±2.06)、(39.37±2.16),觀察組分別為(32.23±2.43),(32.19±2.38),低于對照組,P<0.05。
2.2 生理應激
觀察組麻醉前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水平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生理應激指標比較(±s)

表1 生理應激指標比較(±s)
注:各自與治療前比較:▲:P<0.05
心率(次/分)對照組 40 132.62±9.64 84.50±6.48 79.63±4.82觀察組 41 124.45±8.98▲ 74.24±3.43▲ 67.82±2.65▲組別 例數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2.3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例數分別為6、26、8例,總滿意度80.00%;觀察組分別為14、25、2例,總滿意度95.13%,x2=4.278,P<0.05。
由于手術對機體創傷較大,不少患者在術前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同時手術過程中麻醉藥物的應用及手術創傷均可使機體出現應激反應,可影響手術進行及術后恢復。
手術室全程系統化優質護理以優質護理為原則,將護理內容的范疇不斷推廣至手術的全程。我們依據自身情況成立護理干預小組,將責任落實到個人。術前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技能水平及對病情的綜合判斷能力,能積極配合醫生晚上術前準備,并觀察患者情緒變化,詳細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團隊的組成,使其更好地配合醫生手術。術中護理人員應仔細核對手術部位及手術器械數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繼續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有效改善焦慮恐懼等生理應激反應。術后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外,與病房護士溝通使時應主動詳細地告知降低手術應激反應的護理措施,對于勇敢接受手術的行為給予贊賞,有利于術后情緒的調整。觀察組采用全程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對照組SAS及SDS評分較訪視前升高,觀察組則降低;應激反應時血壓及心率可明顯升高,觀察組在這方面也顯示出較大優勢,且護理滿意度更高,與陳靜[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綜上,我們認為觀察組護理方案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1] 黃偉瓊.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模式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2):269-270.
[2] 胡蘭貞.全程無縫護理服務模式在泌尿外科病房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4):159-160.
[3] 陳 靜.手術室全程無縫護理干預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250-252.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07.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