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紅,李 姍,鄒 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綜合科,湖北 武漢 430000)
多元化培訓在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養中的應用
劉艾紅,李 姍,鄒 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綜合科,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 探討多元化培訓方式對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的效果。方法 對148名新護士進行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通過在崗前培訓階段進行人文關懷理論知識授課,臨床實踐階段實施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故事經驗分享等多元化培訓。結果 培訓52周后,148名新護士關懷能力較培訓前顯著提高(P<0.05)。結論 采取多元化培訓方式可提高新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
多元化培訓;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
隨著社會文明過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一級護理模式的轉變,人們已逐漸意識到關懷護理的重要性[1]。護理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自覺地服務于患者的人文素養體現,此種關懷能力并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在周圍所處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促進下,通過經驗的積累和認識逐步形成的[2]。因此,在新護士崗前培訓階段,除了培養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外,更應注重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護理部通過對148名新護士采用多元化培訓方式進行人文關懷能力培養,并在實施前后進行人文關懷能力量表調查,新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進院新護士148人。其中男6人,女142人;年齡20~35(22.67±2.56)歲;學歷:碩士1人,本科55人,大專92人。
1.2 方法
1.2.1 培訓方法
(1)理論授課
在新護士崗前培訓課程中設置了人文關懷培訓課程,周期為8周,每周一次,共8學時。采取全院多媒體集中授課的形式,邀請本院高年資護士為講師,從人文關懷基本理論,護理人員禮儀規范、關懷護理服務流程、護患溝通技巧等方面給全院新護士進行人文知識相關培訓,營造人文關懷氛圍。
(2)臨床實踐教學
在崗前培訓結束后,新護士在臨床進行實踐教學培訓。由各科護士長負責,指定臨床帶教老師制定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培訓方案并組織實施,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①體驗式教學,通過情景模擬、角色互換等方式,走進患者的內心,與患者共情,讓新護士真正體會到患者的內心需求。活動結束后,進行討論總結,提出建議進一步完善服務流程。②健康教育。新護士加入各科室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中,舉行患者健康教育講座,進行護患健康交流,從而提升新護士的人際溝通能力。③專業技能培訓,護理部每季度組織臨床帶教老師在全院演示護理操作,在操作過程注入保護隱私,護患交流等人文關懷要素,提升人文關懷護理實踐能力。④人文關懷故事分享。各科室每月組織一次人文關懷故事分享活動,通過敘事的方式相互交流,帶教老師給予點評并提出指導意見,從而提高新護士的觀察能力,主動挖掘身邊的感人故事,提升職業服務意識。
1.2.2 評價方法
在新護士培訓前后均采用Nkongho[3]設計的關懷能力量表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公分3個維度:理解、鼓勵、耐心,37個條目,其中理解包括14個條目,鼓勵包括13個條目,耐心包括10個條目,總分由3個維度分數相加而得。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分數越高說明護士的關懷能力越強。該量表內容效度指數為0.94,Cronbach’s α系數為0.84,內容效度由2名專家測定。分別于培訓前后下發問卷調查表,問卷發放前均向調查對象說明本研究目的和意義,調查對象自愿參與,匿名填寫。發放問卷148份,回收148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多元化培訓前后新護士關懷能力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多元化培訓前后新護士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1 多元化培訓前后新護士關懷能力得分比較(±s,分)
時間 n 理解 勇氣 耐心 總分培訓前 148 57.08±0.50 51.97±0.53 39.01±0.54 148.07±0.88培訓后 148 70.11±0.47 64.11±0.43 49.15±0.41 183.39±0.77 t 5 45.582 34.750 31.649 62.794 P<0.05 <0.05 <0.05 <0.05
多元化培訓有助于提高護理人文關懷能力。表1顯示,培訓后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分析原因主要有:本次培訓通過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從淺入深,逐步培養新護士的感知、體驗、時間。一方面從醫院層面營造人文關懷氛圍,通過理論授課讓新護士了解人文關懷的概念及意義,另一方面通過情景模擬,角色互換,故事分享等培訓方式引起新護士極大的學習興趣,學會換位思考,主動關心患者,做到與患者共情。這種培訓方式有效緩解了新護士剛步入臨床的緊張膽怯,同時又增強了護理人員的“以人為本”關懷的服務理念。
新護士人文關懷能力整體偏低。通過比較發現,新護士在實施多元化培訓前后人文關懷能力得分分別為(148.07±0.88)和(183.39±0.77),但總分都是低于國外相關報道[4]。因此,在新護士的培訓中,更應注重人文關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其關懷能力。
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逐步重視對護理人文關懷的培訓。有研究表明,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關懷行為需要以下5個方面[7]:提供正規的教育課程;醫院營造良好人文關懷的氛圍,護理人員要對實施人文關懷達成共識;同伴的強化作用;每個科室記錄護理人員關愛行為的例子,時刻提醒其他護理人員,倡導人文關懷;納入績效管理。因此,我們還將繼續加強人文精神熏陶,樹立人文關懷榜樣,進一步培養新護士的人文素養,全面提高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
[1] 黃行芝,劉義蘭,楊 春.關懷護理學[M].背景: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9.
[2] 袁金榮,劉義蘭,楊 賽.敘事教育在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1):14-16.
[3] Nkongho N O.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M]//Waitz C F,Strickland O.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comes.New York:Springer,2000:3-16.
[4] Kuo CL,Turton MA,Lee-Hsieh J,et al.Measuring peer caring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scale development [J].Int J Nurs Stud,2007,44(1):105-114.
[5] 胡斌春.新醫改形勢下護理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護理與康復,2012,11(4):303-30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652
B
ISSN.2095-8803.2017.07.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