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等。對“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我們的理解是: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部長通道”接受中外媒體采訪時表示:越是貧困的地區,山水景觀便越有特色,保護得也越好。我國城鎮化率越來越高,人們希望到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去休閑、度假、放松自我,貧困地區恰好是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文山州是集“老、少、邊、山、窮、戰”于一體的地區,全州31456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巖溶面積就有16700平方公里。這樣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州情,致使文山州貧困人口數量多、貧困程度深。但是,也正如此,我們也是的鄉村旅游資源富集區域,鄉村旅游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也是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游與當前的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優勢的融合,是廣大貧困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變革和創新,對于促進貧困地區脫貧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環境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滿足旅游者的休閑、度假、體驗、觀光、娛樂等需求的旅游活動。具體表現為農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園風光或自然景觀,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城市居民前來吃、住、游、玩、購的旅游形式,即: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物。
“十二五”期間,文山州把鄉村旅游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推進特色旅游村和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設,大力開發不同形式的旅游產品業態。現已建成了丘北縣雙龍營鎮落水洞村、廣南縣壩美鎮湯納村、麻栗坡縣猛硐鄉小坪寨村、丘北縣曰者鎮青松村、廣南縣壩美鎮出水洞村等12個特色旅游村和硯山縣盤龍鄉三合行政村白石巖村、馬關縣仁和鎮阿峨新寨村、麻栗坡縣董干鎮城寨村等9個民族特色旅游村。
二、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1.鄉村旅游已經成為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的主戰場和中堅力量。以文山州12個特色旅游村為例,“十二五”期間,累計接待旅游者187。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3。57億元。
2.鄉村旅游扶貧,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旅游扶貧是最具尊嚴的扶貧,可以把“扶貧”和“扶志”有效地結合起來。黨中央強調,“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旅游扶貧讓貧困群眾有參與感、成就感、尊嚴感,并在脫貧致富中不斷增強幸福感和自尊自強的意識。
3.鄉村旅游扶貧是“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最好方式。就旅游而言,消費者消費的過程就是“綠水青山”轉化為旅游產品的過程。發展旅游不僅有益于保護“綠水青山”,還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提升。通過發展旅游,就業多了,老百姓富了,企業賺錢了,財政收入增加了,大家認識提高了,各方面對“綠水青山”保護的投入也會相應地增加,從而促進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提升。
三、文山州發展鄉村旅游的途徑
1.宣傳貫徹好“頂層設計”文件
加強政策宣傳、學習和配套,將中央到地方有關文件精神及地方實施意見、行動指南和操作規范等準確傳達到農村最基層干部和農民,各地建立一支政策解讀和培訓輔導隊伍并及時“送智上門”,夯實政策落地的基礎。
2.探索總結好“基層實踐”經驗
(1)鄉村旅游餐飲的開發。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大批游客到鄉村來旅游,除了欣賞當地的田園風光和山水美景,領略淳樸自然的生活情趣外,一個重頭戲,就是要品嘗各種獨具風味的餐飲佳肴。在鄉村旅游餐飲的開發中,我們要注意幾個關鍵的要點:原汁原味、衛生安全、因勢利導、適應市場、突出特色。
(2)農家住宿的建設。農家住宿也是吸引城里人到鄉村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農家屋的建設中,要突出單純樸實,簡約而不失整潔的特點,做到價格低廉、自助性高、人情味濃、風格獨特。
(3)民俗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要留住客人,除了吃和住,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提供給游客提供花樣百出、不斷創新的活動項目。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俗文化資源異彩紛呈,在開發過程中,我們要堅持要“標民族之新,立民族之異”,立足于傳統、積極創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真正具有旅游價值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走精品化建設的道路。
(4)鄉村旅游商品的開發。在旅游產業要素中,旅游購物是整個旅游活動的延伸。鄉村旅游商品富有民族風情,鄉土氣息濃郁,具有綠色環保、健康生態和文化底蘊深厚等特點,無論是文山特產三七、石斛、陽荷、草果等食品,還是石雕、木刻、竹制品等民間工藝,以及手工制作的刺繡、編織、印染等等,這些對平時只是購買千篇一律流水線生產的工業化產品的都市人來說,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鄉村旅游已成為旅游扶貧的主陣地,旅游扶貧已成為扶貧開發的生力軍。為帶動文山州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我們應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