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漸提高,注重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加科普場館等文化場所,從而提高自身的知識儲量和視野體驗。但是由于這些科普場館的文化專業性強,普通群眾受自身知識水平局限,一般而言,普通民眾沒有接觸過這些專業文化,知識理解較為困難。因此,在科普場館中的科學文化的普及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是針對當前大量科普館中科學文化普及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造成這些問題原因,進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促進科普場館科學文化普及工作的進步。
【關鍵字】科普場館;科學文化;普及
一、引言
1.科普場館。科普場館指的是國家為了普通和推廣科學文化而設立的文化場館,常見的科普場館有植物園、天文館、博物館、海洋館、科技館等。這些科普場館作為是公共場所,承擔著普及科學文化常識,提升國民素質。當然科普場所屬于公益組織,由政府設立的。
2.科普文化的重要性。由于科普場館的文化專業性,要想提高科普場館的作用,科普文化有利于民眾系統的了解科普場館的文化知識,最大效率的提高文化效能,科普場館是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礎設施,所以科普文化能夠激發廣大民眾的興趣,滿足公眾的科技需求,并且能夠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提高。
二、當前科普場館科學文化普及存在的問題
1.講解模式有限。按照現代傳播學的研究來看,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最有效的辦法是公民自身的積極參與,而公民的參與程度和場館的講解傳播模式有關。民眾在大多數科普場館的展品展項面前接收信息的時候是被動的。傳統的講解模式是通過灌輸性的,這樣可以給公眾直觀認識,但是這種直觀性的比較線條性。現有模式下的講公眾參觀之后的結果就是“聽一而知一”,不太可能出現“舉一而反三”。這其實不是一個科普場館講解所追求的理想結果。
2.講解員素質不高。講解員素質將直接影響科學文化的普及工作,當前我國科普館的講解員在實際工作的效率較差,很多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缺少系統的規劃和管理。事實上,科普文化的專業性決定了講解員講解過程的合理,必須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但是當然很多科普館的講解員面對科普館的眾多展示,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講,對于哪些是需要講的,哪些十不需要講的不甚了解。現在的科普館的展示種類越來越豐富,如果講解員想要從開始到結束全部講解,那么不僅是時間上的問題,而且對講解員同樣是巨大的挑戰。可能就造成了民眾走馬觀花般的欣賞,根本記不住多少內容。講解員只能是不停背誦和朗讀,面對越來越多的展品展項,講解員力求全部講解,通常是走馬觀花。參觀者對于這種講解,只能緊跟講解員,跟著他們的思路從一個展示區到達另一個展示區,思路的轉換迅速,參觀者常常腳步匆匆,暈頭轉向。一般較為大型的科普場館,里面的場館設置較為分散,完整的繞行可能都要很久,要是聽講解效果可想而知了。
3.文化展示不足。科普場館除了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知識講解外,場館內的文化展示也是必須的。現在我國大多數的科普場館內,除了展示產品外,在展示區周圍的科學文化的顯示,這里說的顯示要對科學進行通俗解釋,因為考慮到民眾自身的要求,光通解說是不夠的,如果可以利用多種展示方式,諸如動畫或者多媒體講解,這種方式將會大大提高民眾的積極性,消除民眾的疲勞和倦怠感。
三、解決科普場館科學文化普及問題的措施
1.調整普及方法。借助新媒體平臺,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新媒體本身具有即時高效、形象生動、快捷便利的優點,而且城鄉地區網民的比例與日俱增,已不容小覷。因此科普館可以利用電視、短信、微信、微博、視頻網站等渠道設計一些觀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科普常識、微視頻、微電影和錄像等,讓人們隨時隨地的學習、觀看、練習,以達到鞏固掌握的目的。另外,應該改變科普知識以往枯燥、單一、難懂的特點,在科學性的基礎上,融入藝術性和趣味性,使民眾樂于學習,易于掌握。
2.加強培訓工作。基于我國目前科普講解員比較稀缺、素質普遍不高、講解缺乏技巧性和實用性,我們亟需制定出相應的、高效的培訓方案,來有效的破解這些問題。首先,應該讓科普人員從思想上對科普館有更深入透徹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發掘利用科普館的優勢。其次,應該讓科普人員時刻掌握了解黨和國家的思想動態和政策方針,并以此為指導開展工作,找準自己的工作定位。另外,通過參加常態化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講解員的個人素質,使得科普工作更加高效、實效和完善!
3.調整科普布局和展示。目前我國科普資源分配不均衡,特別是一些鄉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資源尤為匱乏、單調。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開展科普講解巡展活動,盡可能的擴大影響范圍。或者設計“虛擬館”,讓民眾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通過瀏覽網頁來學習。另外應該“以人為本”不斷更新展示的形式和手段,從而吸引更多民眾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比如設計科普表演劇、民眾科普表演秀、臨時展覽和開設講座等,讓人們通過寓教于樂來更好地掌握科普知識。
【參考文獻】
[1]向萍萍。科技館講解模式新探討[J]。科技傳播。2014(11)。
[2]劉一瑞。對科技場館如何開展科普活動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4)。
[3]麥本發。新媒體時代科普場館的推廣[J]。科技傳播。2015(18)。
作者簡介:曹健萍(1988。8~),女,籍貫:山東,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管理學學士,公共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