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鳳
【摘要】屏風,顧名思義,就是“屏其風也”。東漢劉熙謂:“屏風,言可以屏障風也。”就是說屏風有擋風、遮蔽、隔間的功用,為古時建筑物內部擋風的家具。屏風是居室分割與裝飾的重要手段,具有富貴吉祥、鎮宅驅邪、江山穩固等文化寓意。從古至今,屏風這一傳統家具的使用都十分普遍,除去擋風跟屏障兩項功能,屏風還具有劃分區域、組織空間、引導動線、美化環境等作用。屏風這一陳設品的選擇既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職業特征、性格愛好及修養品味,更是表現自我的手段之一。屏風集裝飾性與功能性于一體,在室內空間中發揮獨特魅力,提升家居品味,與中國傳統家具一起呈現出精彩紛呈的藝術文化涵韻。
【關鍵詞】屏風;室內空間;家居環境
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稱之為“邸”或“扆”,是天子專用的器具,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藝術類觀賞小屏;漢唐時期,屏風成為有錢人使用的標志,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曲屏,既能疊又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后又多為紙糊。明代以后出現了掛屏;明清時期屏風從實用性向裝飾性過渡,作為藝術形式而存在,起到了美化居室的作用。它的發展歷程展現出各個階段人們的審美趨勢與文化沉淀。屏風經久不衰、延續至今衍生了多種形式,現在的屏風主要分為圍屏、座屏、掛屏、桌屏等樣式。造型、風格、功能也不盡相同,在家居環境中展現出雅致溫馨的和諧之美,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來闡述屏風在住宅空間里的運用。
屏風在住宅空間中一般放于玄關、客廳、書房、臥室等,在家居環境中起分割空間、點綴環境的作用。像客廳是主要的公共空間,一扇屏風的加入定能使整個環境別有韻味,令人感覺“半圍半透”。現在很多戶型都是進門直對著客廳,忽略玄關的設計。視野將客廳及個房間布局一覽無余,要是在進門與客廳之間放置一扇格柵式的屏風,既能當鞋柜用又能制造出“曲徑通幽”的空間層次,避免了開門見廳的弊端。如果客廳空間區域面積較大,可以選擇簡潔的圍屏,既有通透之感,也有一定的隔斷效果。此外,還能彰顯出主人尊貴的地位。若是住房面積較小,餐廳是設在廚房、客廳種類戶型,這時在客廳與餐廳間做一個隔斷,起到劃分空間功能與引導人流動線的暗示作用。
中式屏風具有多種用途,可以當臥室床背景,也可以當角落裝飾。最常用的是代替壁畫放置在沙發背后或用作床頭板,讓空間產生跳躍式的多層格局。曾有人將屏風比喻為山林中的一湍瀑布,即為景觀的點綴,又是屏障的作用。要是在悠長的空間里想增加鏤空、透視隔間的效果,屏風是較好的選擇。例如在深長且并不寬廣的臥室里,如果沒有其他家具的擺設,封閉性的家具會顯得整體空間沉悶單調。在主臥室床尾的區域以及小型的起居空間利用屏風來做隔斷,可呈現出裝飾和裝修空間的雙重效果。屏風還能隨時根據空間需要的深淺度做彈性移位,可以是三片、五片、七片的組合。也可以依照空間比例的大小和需要選擇數量,但至少應放置屏風空間中的一半作為通道,形成足夠兩個人同時通過的通透型動線空間。
隔斷、隔扇是屏風發展至今的形式之一。書房處于相對私密性高、安靜的空間,屏風的選擇可仿舊的傳統水墨畫,內容有梅蘭竹菊、山水人物等題材。配以古色古香等器皿、書桌增加書香氣息的蔓延,有種“論古不外才識學,博物能通天地人”的寓意。分割出的區域能做專供休息的小空間,疲憊的時候休憩一會兒,體現出一種人文關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屏風能對家中堆放零星雜物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讓居室更加簡潔明亮。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屏風的高度要略高于被屏蔽的對象。屏風的材質應該以半透光或不透光為最佳。如果陽臺很大,也可放一個柵欄般的木制或竹制屏風,讓室外的景色透過小縫隙滲入到室內空間。
住宅空間的屏風與公共空間的屏風選擇上有差別,根據空間功能的需求,顏色、材質、高度、數量都有一定規范。如辦公室屏風是利用視覺的不同程度進行遮擋,合理高效地利用空間。在職員的辦公區域,我們可以用相對片段的面來隔斷各自的工作范圍,形成舒適融洽的交流區。屏風高度設置在1200-1270mm,而相對私密的經理辦公室、財務室屏風高度則在1980-2030mm;像醫用屏風以封閉式為好,高度在略高于人的水平視線之上。餐飲空間屏風具有人流導向與私密劃分的作用,在這一類屏風的選擇應根據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合理布置,符合人身理及心理需求。園林屏風則更多地要表現出人在靜態時與活動中對景觀觀賞的角度變化以此來形成移步移景的視覺效果。
屏風作為中國傳統飾物,不僅追求其造型和裝飾效果,還追求實用功能。中國傳統家具正如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以其古樸雅致的獨特魅力引導著人們不斷發展延續。即使在當代室內空間中,傳統飾物依舊適用整個家居環境。若要打造中式風格的室內空間,屏風往往會發揮出畫龍點睛的作用。隨著社會的轉型,屏風的使用范圍雖逐漸縮小。但其內容與形式又與時俱進、順應潮流,讓其文化美感又以另一種方式被人們認識。在現代室內空間裝飾裝修中彰顯出新的美學底蘊。
【參考文獻】
[1]簡名敏;《軟裝設計師》;2011
[2]張燕杰,王所玲;《屏風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2007(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