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
摘 要:國學經典是我國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對農村小學生進行詩詞等國學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特別是在農村小學的新課程改革當中,明確把詩詞等國學經典文化教學擺在了小學語文的重要地位。因此,農村小學要千方百計地將國學經典文化融進校園。從新課改的背景和需要出發,意在給廣大農村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實踐策略上尋找方法論的意義。
關鍵詞:國學;農村小學;校園
一、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的現狀分析
通過本人對一些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走訪,總結分析出目前多地中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國學經典文化的教學現狀如下:
1.教師疏于學習,國學素養不足
教育事業是最神圣的,教育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教育者的高素質支撐。但是,由于一些語文教師對于自身的要求不嚴格,導致自身的國學素養比較低下,所以對于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2.國學教學以應試為主,學生自主感悟要求不夠
雖然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已經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是應試思想依然困擾著許多基層教師。這在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教學當中也不例外。
3.國學教學重基礎知識,對于學生自主鑒賞能力的培養還不到位
學習國學經典是一個美好的欣賞過程,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始終貫徹生本理念。然而,由于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只注重國學經典的基礎知識教學,忽視了對學生自主鑒賞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4.急功近利,不注重吟誦教學
在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教學當中,多數老師會以講代讀,以練代讀。這種不注重吟誦教學的后果是學生只是一個背誦詩歌的機器。誠然,國學經典的學習是一個接受文化審美洗禮的過程,在吟誦中,學生才會將自我感悟和文本相結合,相互碰撞,提高文學素養。
二、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策略思考
我們通過對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教學和引進現狀的分析,應該充分抓住教學當中的弊病,在教學實踐當中展開對國學經典教學和引進策略的思考。
1.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文學素養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只有以淵博的國學知識、崇高的詩詞審美情感為核心,大力提高自我的文學素養,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提高農村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為他們學好國學經典注入強大的動力,才能面向全體學生,將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推上新臺階。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國學經典文化的興趣
對于國學經典文化教學,農村小學教師應該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首先,不能違背學生意志,采取強硬、簡單粗暴的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等國學是一件美好而又快樂的事,從而愛上語文課堂,增加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比如,學習李白的詩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主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李白一生豪放不羈,灑脫樂觀,如一位飄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濁世而不染。讓學生了解李白天資絕高,性格清奇,嗜酒如命,詩才如仙。這樣,學習《行路難》《將進酒》等名篇,我們就不會讓學生覺得滿篇豪放奔邁,卻不知思想主旨。
3.著力為學生奠定國學基礎,不為考試揠苗助長
國學經典教學,重在扎根、積累。我們應該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學習國學經典的習慣,讓學生明白平時多積累,才能打好基礎、扎好根基。比如,在學王維代表作之一的《山居秋暝》時,我們號召學生平時多進行唐詩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生明白詩至盛唐,標志著唐詩高峰出現。這個時期的唐朝詩壇更群星輝映,佳作迭出。無論從題材,還是內容各種風格交相輝映,一時闊大絕倫。
4.注重誦讀教學
誦讀教學是農村小學生國學經典教學中最美的風景。國學經典文化相當廣博,每首詩歌、每闕詞、每句雅言都是作者人生情趣、人生志向等美好情感的寄托和寫照,只有誦讀才能一次次與文本進行碰撞,掌握其中的情趣,將知識和美好之處領略無余。比如,學習《三字經》一定要注重誦讀,學生才會達到熟讀成誦的境地,為日后國學經典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5.教學當中要強調學生對國學經典的鑒賞和評價
學習國學經典,就必須學會賞析和評價。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對古詩詞等方面知識的鑒賞和評價。雖然我們小學語文對古詩詞的學習尚淺,但對于古詩詞的鑒賞和評價必不可少。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將詩詞內化,真正將文本知識內化為自我的東西。
讀書學習是為了達到人格的培養,健全的人格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優美的感情、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農村小學國學經典文化進校園實踐活動,并不是單純地獲取國學知識,接受國學文化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語文老師要將學生的國學經典教學貫徹入學生的人格教育,貫徹到他們終身學習的理念中,讓他們終身獲益。
參考文獻:
[1]紀銀平.小學生閱讀國學經典關鍵策略談[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6).
[2]徐寧.小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管見[J].課外語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