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開展起來。小學語文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專業素養和語文寫作能力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啟蒙階段,為學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階段,小學語文新課改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語文作文教學,創新作文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強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發散思維,形成主動、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寫作,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表達能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即帶著學生分析一些作文的寫作技巧,并在考試之前指導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語言素養的培養。所以在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貫徹新的課改理念,改進教師的寫作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改進語文寫作教學方法的案例,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引進“微課”模式,促進有效寫作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錄制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對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介紹,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促進學生的有效寫作。
例如,在講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人教版)《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的時候,由于本課的寫作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文章中的主要內容,通過欣賞文章中的優美語句,分析具體的意境和描寫方式,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語句來描寫自己故鄉的一處美景,并在同伴之間進行分享。在進行本課作文教學之前,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解,即“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方式,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寫作模式”等,使學生對本課的寫作目標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依據本課課文中的景物描寫方式進行自己的創作,即“用優美的語言寫出自己故鄉中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處美景”,并且使用本課中的景物描寫方式,指導學生寫作完成之后,在同伴之間進行分享。這種“微課”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合理設置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事物的理解還不夠透徹,所以教師在寫作課堂環節中,盡量去設置更加可觀的課堂情境。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促進有效寫作。
例如,在講小學四年級下冊(人教版)《中彩那天》的時候,由于本課的寫作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整篇文章,理解課文的內容,分析父親的“誠實、守信的品質”,體會父親當時的心理活動,并且各自寫出一篇生活中的“誠信”事件。在進行本課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本課內容的現場演繹,使學生表演父親中彩當時的心理活動特點,認真體會父親的“誠信品質”。這種情境教學的模式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誠信事件”的寫作就顯得輕而易舉。
三、合理使用多媒體,激發創新思維
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多媒體授課模式逐漸被引入課堂教學中。多媒體采用動態圖畫、音樂和視頻多種模式,把授課內容變得栩栩如生,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小學生本身比較喜歡活躍的、動態的畫面,所以這種模式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
例如,在講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草原》的時候,由于本課的寫作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讀整篇文章,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認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理解蒙古族和漢族的深切友誼,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深切友誼,”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有關草原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并給學生展示草原的動態圖畫和蒙古族的民族圖畫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語言特色和描寫方法,使學生寫出一篇有關“漢族和少數民族和諧相處”的作文,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同伴之間進行分享,互相借鑒。多媒體的寫作課堂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了有效學習。
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語文寫作教學模式,通過給學生創設各種形式的寫作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整個寫作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靚.芻議小學高年級快樂作文的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
[2]徐春.芻議小學高年級快樂作文的教學[J].知識文庫,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