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英
摘 要:小學生禮儀養成教育的出發點應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禮儀是社會的道德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需要。小學生是禮儀教育的主體,不是灌輸客體。因此,在小學生禮儀養成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從三個基點出發,促進禮儀養成,即:基于關心,貼近學生心靈;基于快樂,跳出學生生活;基于致用,融入社會實際。
關鍵詞:小學生;禮儀;養成教育
如今,對小學生的教育不僅局限于書本知識,還擴展到生活中。生活中的禮儀隨處可見,盡管小學義務教育中沒有設定禮儀教學,但是很多學校為了適應教育的發展,開設了對小學生的禮儀教學課程,但是禮儀教學課程仍然存在著局限性,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的禮儀教學,導致小學生沒有良好的禮貌和行為,對人態度差,平時表現不好等行為。因此,結合當前的教育內容,學校教師對學生的禮儀教育應該重視起來,小學生的禮儀教學主要看重教學方法和途徑,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可以使禮儀教育在學校順利開展。本文主要從兩方面出發,主要談論教師的以身作則,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注重實踐等,說明小學生禮儀教學的重要性。
一、搞活班隊活動陣地,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
小學禮儀教師應該注重班級的班隊活動,班隊活動的開展可以全面宣傳禮儀教育內容,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小學生在班隊活動中可以感受到輕松和愉快,還能夠展現自己,自由表達思想。班隊活動的開展是一種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小學生通過班隊活動可以自我教育,將平時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到班隊活動中,同時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和傳統文化,倡導學生集體主義觀念,使小學生接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教育。除此之外,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視頻,向學生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和傳統革命思想,組織學生參觀一些畫展,還可以舉辦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知識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都可以很好地宣傳禮儀內容。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舉辦各種興趣愛好班,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和愛好,給學生提供學習機會。
二、開展內容具體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強化評比活動
學校根據小學禮儀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評比活動,開展評比活動的目的就是能夠規范禮儀教學,評比活動需要每天都有人監督和檢查,檢查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然后教師每天抽出時間做評價,糾正學生不良的習慣,幫助學生改正,學校每周檢查一次,做出評比,表揚先進的班級和個人,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禮儀課程更加深刻。通過定期的檢查和指導,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的禮儀教學要想獲得全面發展,需要重視家庭對小學生的教育,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相一致,兩者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在教育的原則上要一致,時間和內容上形成互補。由此可見,在小學生的禮儀教學中,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禮儀教學,學校向家長闡明禮儀教學的目標和內容等,家長通過了解禮儀教學的目標和規范能夠懂得禮儀對學生的作用和意義。禮儀教學中的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家長的配合,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的禮儀教學更加全面,禮儀教學才能夠獲得持續發展。
四、創設生動、具體的實踐情境,使學生做到知與行的統一
小學禮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之前,應該給學生全面介紹禮儀教學內容,學生了解禮儀教學的內容之后,需要積極行動和實踐,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教學內容,鞏固教學成果,能夠使學生真正掌握禮儀教學的內容,久而久之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如何待人接客的知識后,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模擬演練。比如,當朋友到我家,我該如何去做,教師可以分配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學生和老師,演繹具體的做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真正懂得文明禮貌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
五、與學科結合進行禮儀教育的滲透
在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學時,學校應該注重教學實踐,使學科教育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增加對學生的德育,在講課過程中不僅僅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激發,智力的發揮等,將這些融匯在一起。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注意禮儀的規范知識,使禮儀教學更加準確和深刻。學校對學生的禮儀教學應該注重全方位教學,與各種因素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個性,而且強調共性,使學生真正從意識上懂得禮儀。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對學生的禮儀教學應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教會學生講文明,使小學生的行為舉止更加規范,言談更加禮貌,使小學生在良好的禮儀環境下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覃永革.小談文明禮儀教育幾點做法[J].亞太教育,2016(26).
[2]孫澤文.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參考,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