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蓮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基礎。結合教學實際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學習興趣激發途徑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研究分析能夠給廣大教育者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指導老師,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心理正處于成長階段,通常情況下,他們的自控能力不高,在學習上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需要重視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是當前熱議的話題,以下筆者結合實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提升老師素養,將愛融入教學中
1.用愛去感染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愛是教學永恒的主題,同時也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用愛去感染周圍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陽光沐浴下成才??偟膩碚f,老師需要將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上都需要給他們充分的關注,要幫助他們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熱情。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能將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在熟悉老師后就能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告訴老師,這樣就消除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感情互動交流,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學習。
2.教師應注重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重視自己文化素質的提升,只有不斷地通過學習掌握更多學科知識,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水平,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展現淵博知識,從而才能讓學生更加尊敬與敬佩,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對課堂導入環節進行優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直觀導入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非常突出,往往對具備直觀性的形象事物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學生的思維特點,將一些具備直觀元素的教學內容融入教學中,例如,可以將一些圖片、插圖或是模型,又或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將一些聲色并茂的圖像插入,從而增加語文教學的直觀性與形象性,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文文化知識中,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懸念導入法
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帶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將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抓住,并且巧妙地將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懸疑問題設置出來,讓學生能夠在充滿意境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特殊的設置將學生的思維激活,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學習中。
3.故事導入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聽故事是他們的天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整理收集一些與語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在經過細化設計后導入教學中,讓學生在充滿故事氛圍的意境中掌握文化知識,從而能夠實現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導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在小故事描繪的意境中快樂學習。
4.聯系舊知導入法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重視新舊知識的結合,引導學生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增加新知識,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方式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而在舊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學習,使其能夠有效地將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中去。
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小組合作學習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在應用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協作能力,在該環節中,學生遇到問題能夠一起交流協商,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對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合作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具有成就感,還能讓他們熱愛學習。
2.探究式學習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上設置一些小學生喜歡的課題,讓學生能夠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開展問題探究,在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老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其能夠快樂學習。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就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案設計,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才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吳妮娜.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研究[J].語文學刊,2016(8).
[2]張昌梅.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途徑[J].新課程(上),2016(8).
[3]王兆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