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霞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影響,人們更加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這一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民主化的管理。而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除了與父母的接觸,最多的就是與班主任的接觸了。因此,在教學中,小學班主任要落實好民主風格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基于此,針對小學班主任的民主風格管理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民主風格;管理分析
在小學班級中,班主任作為班級活動的主導者,要落實好民主化管理工作,找出現階段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實現科學有效的民主化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范圍相對較廣,事務也相對較多。因此,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求。
一、現階段中小學班主任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認知上的不足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影響,民主思想也開始逐漸進入到了學校教育中。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現階段一些教師依然不懂得應該怎樣進行民主化的管理,這樣也就降低了班級中的管理效果。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受自身教育特點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然采取了傳統的管理方法。而且,在這些教師的觀念中認為,民主化管理就是盡可能地放開對學生的管理,并給予學生較大的空間。但是,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就會讓學生出現懶散等現象,最終也就降低了班級中的凝聚力。如,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就會從自身上出發,雖然也選用一些班干部來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但是這種班干部往往是班主任自己挑選的,并沒有讓學生通過民主選擇來產生,最終也就降低了班級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形式化嚴重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也有一些學校中的管理理念十分先進。而且,在教學中也一直倡導班主任要真正尊重每一個學生,并具備充足的耐心,這樣才能更好地信任與理解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看出,一些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民主風格的管理理念并沒有得到其完全認可,對民主管理的意義也沒有充分的認識,甚至一些班主任還存在著理論知識不足等現象。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使得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形式化嚴重的現象。沒有科學地規劃好民主管理形式,這樣也就使得管理方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足。
二、提高小學班主任民主風格管理效果的措施
1.家長要參與其中,發揮出自身作用
作為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在整個班級的管理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就要及時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去,通過給家長一定的民主權利來提高整個班級管理的效果。就目前來說,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所以一旦在班級中受到了約束與管理,很容易產生出抵觸心理。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家訪,以此來掌握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發揮出家長的作用與功能。在實踐中,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家長會等來加強家長之間的聯系,通過民主選舉等方法來組建家長委員會,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通過讓學生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可以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2.給學生一定的民主權
想要真正實現民主風格的管理,就要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去。因此,在實際中,班主任要貫徹好民主的精神,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完善班級管理工作。首先,班主任要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制度建設中去,擬定相關規章制度,同時,還要在班級中進行討論,以此來找出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實現制度的不斷完善。其次,班主任還要通過民主的方法來讓學生選舉出班委會,在學生的共同監督下,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最后,為了培養好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還要讓學生提出意見,通過采納合理的意見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于不合理的意見教師還要及時向學生解釋,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3.任課教師也要參與到民主管理中去
想要提高班級中民主管理的效果,單純依靠班主任、學生家長以及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認識到任課教師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中,班主任就要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同時,也要積極聽取任課教師的管理意見,這樣才能真正讓任課教師認識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影響下,任課教師也可以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民主管理工作中去,保證班級中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影響,班主任要堅持貫徹民主管理的目標,同時還要不斷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以此來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余珍.小學班主任民主型管理風格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106-107.
[2]郗登煥.略談小學班主任如何進行民主風格管理[J].新課程(小學),2016(8):96-97.
[3]蘇麗娟.關于小學班主任民主型管理風格的探微[J].課外語文(下),2016(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