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龍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82-01
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經驗使我認識到,“學校無大事,處處有教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善于抓“小”抓“巧”注重在“小”處著手,在“巧”字上下功夫,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注重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注重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放手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注重適合班級特點,通過學生自己“寫一寫”,“畫一畫”,“做一做”,增強“我”是班級小主人意識及自我約束意識,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和戰斗力,這樣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和班級面貌有良好效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布置和設計班級文化墻和文化園地,班級設置整潔、典雅、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衛生意識,遵守紀律意識,學生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說話,上課認真聽講,班級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
其次,在工作中要真心熱愛學生,注意學生情緒和思想上、行為上的細微變化,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及時和學生達成有效溝通,通過詢問,側面了解,與家長通電話等方式,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千萬不要用挖苦、諷刺、刺激性語言澆滅學生那顆積極向上的幼小心靈,了解掌握情況之后再對癥“下藥”師德之魂在于“愛”,愛是師生交往中的粘合劑,作為班主任,要懂得熱愛學生,因為愛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題,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理解,“愛”是寬容,“愛”是一個眼神,“愛”是一個撫摸的動作,讓學生真正感到溫暖、關懷。教師的愛應撒在學生集體中,教師的愛應把學生放在心坎上,包括對優等生的培育,對一般生的促進,對特殊生給予的特殊的關懷,對后進生給予的偏愛。如:我班學生代豐煒剛轉入我們班時,自由散漫,說話沒有禮貌,上課搗亂,不久又因和同學打架受到學校紀律處分。對于這樣一個學生,我沒有急于批評,而是進行多方面觀察,與他交談。在交談中,我發現他有一種玩世不恭的心態,好像別人都欠他什么似的。有好幾次我發現他中午不回家,在班里泡方便面吃,吃完后就到校外閑逛,后來我了解到他是因為父母離異,家庭變故導致他產生破罐子破摔,天天不想回家的想法,當我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的孩子如不及時教育,會使他失去學習和生活的信心,繼續發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為了能使他轉變,我經常找他談心,讓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對待家庭問題,同時爭取他父母的支持,要求他們替孩子著想,盡量和孩子多溝通多關照,我記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談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愛心終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開始努力學習,成為班級優秀學生。
還有,我在工作中用心去捕捉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想學生。特別是注重與學生交朋友,要和他們談心,學生有缺點,批評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時批評學生要因人而異,講究時機、地點與方法,不夸大、不諷刺、不挖苦,要誠心誠意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要求,不光要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多為學生出主意,讓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實意為他著想。要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見,做到如師如友,亦師亦友。不要高高在上擺班主任的架子,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個熱心人,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愿同父母家人講的話愿意同我講,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歡對我談,想不通的問題愿意從我這兒找答案。我們班已形成了這樣的班風,我們班學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動找我談心,有些時候有的同學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說,就很有禮貌地在我桌上放一個條子,或在作業本中寫一句話告訴我:“老師,有時間您能不能和我談談”等等,這樣的溝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把愛奉獻給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在收獲著學生們的愛。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讓我感到欣慰,尤其是當不少學生把我稱為他們人生路上的導航員時,我為之一震,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增強了自豪感。現在,我們班基本上建立了師生之間的和睦關系,形成了班級團結、和諧的氣氛。班主任在工作中無論對人對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別是對待后進生要真心實意,愛心可使枯木復蘇,耐心可以修好“破罐”。班主任雖然不可能將自己的精力在同一時期平均分給每一個學生,但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全體學生,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夠發現學生身上潛藏的智慧和創造力,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各人有各人的個性特點。這就需要班主任平時留意觀察、了解、掌握每位學生的脾性,注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因材施教。
總之,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從“小”處著手,在“巧”字上下功夫,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我將不懈工作,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