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積澤
摘 要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 提高 計算能力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11-02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計算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加強計算法則的理解與應用
在計算過程中,正確理解、應用計算法則是正確計算的前提,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一定要學生死記硬背,理解是重點,只有理解了計算法則,學生才能運用自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計算法則編成兒歌,順口溜等,使學生記憶深刻。
二、注重培養學生估算與驗算的習慣
估算和驗算,是在沒有老師或家長檢查督促的情況下,學生保證做對題目的手段。經常要求學生算前對計算結果進行估計,計算后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檢查,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檢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當然,培養學生善于估算和勤于驗算的良好習慣,關鍵在于平時教師方法的指導與言語的激勵。
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對于應用題,大多數學生還能認真審題,但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卻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符號,往往出現運算順序錯誤,抄錯符號或抄錯數據。因此,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不能直接簡算的可以通過分、合、轉換等方法使運算簡便,然后才動手解題。
2.積極驗算的習慣。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其實不然。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斷運算結果的合理性;在加法運算中和應大于每一個加數;在減法中,差和減數應都小于被減數等等。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3.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并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經常復習查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
4.養成規范書寫的好習慣。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另外,教學中,還應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四、簡便方法的靈活應用
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如:對于38+75+6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植樹節,四(1)班種了38棵樹,四(2)班種了75棵樹,四(4)班種了62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地列出了式子:38+75+62,然后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比如25=100、125=1000等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瞿利亞.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探索[J].新課程,2015,(5).
[3]李月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思考[J].關愛明天,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