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吳曉賢
大數據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探究
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吳曉賢
極課輔助教學的應用不僅順應了教育發展的趨勢,而且促成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更主要的是為教師精準教學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平臺。現在,本人將兩年來對極課應用的感悟再次進行總結和整理,本文就單從教師善用極課數據組織“精巧教學”這一切入點闡發個人觀點,企盼與同行切磋。
數字化學習環境自誕生之日起可謂日新月異,發展迅速,各類尖端學習產品層出不窮,在這個充滿機會和選擇的科技時代,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堅持我們的原始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校倡導云課堂教學,鼓勵教師結合學科思維導圖組織教學和指導學習,支持廣大教師善于使用極課大數據了解學情,精準教學。本文就來說說極課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
極課的應用首先要具備硬件支撐,一臺大容量的電腦和一臺可以高速運作的掃描儀是必須的。電腦容量小的話,容易造成死機而影響應用效果和教學進度,掃描儀最好是A3版的,它對學校常態用紙都可以進行掃描。其次是技術要求,要有能夠熟練操作極課軟件和硬件的教師。以上兩點,我校均已具備。目前,數學組的大多數老師已掌握了極課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簡單的技術要點,只要課型需要,就可以動手完成一張極課試卷,批閱并掃描。
極課最主要的兩大功能是學業采集與學情追蹤,它幾乎能夠以數據的形式提供給老師所有需要分析的信息,然而它產生的這些數據并不是有效分析的關鍵,老師對講學案或作業的有效設計才是體現極課價值的核心所在。
為了名副其實地用好極課,就要對每一份材料精心準備,合理編排。不論是預習檢測、上課講義還是課后作業,老師都要精心備課,透析教材,把握主要知識點及典型例題,理清考查點,明確考查目的。比如新授課的作業設計,雖然教材在每一課時后面都有相應練習和補充的配套練習,而且都是依據所學重點難點精挑細選的好題,但不是所有這些好題都有價值用極課作業形式呈現。為了鞏固知識點而且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掌握的基礎題,只要在原來的位置上做做就可以了,但還有些題目在計算方面或者解題策略上暗藏玄機,需進一步了解,老師就要慧眼識別,并設計恰當的考查形式,促使學生思維呈現,以便老師把握真實學情。
比如,在基本不等式學了三節課后,我們碰到這樣一道填空題:“函數的最大值是”無疑,機靈的學生們都知道用基本不等式得到答案,還有甚者在考慮了等號成立的條件x=得到之后,還是會填上我敢斷定,假如把這道題改成求最小值,很多人的答案依舊為。所以該題若以填空題形式進行考查,就難以顯示它的價值所在,甚至誤導了學生“當時,。作為平時的訓練,教師要提前洞察這一點,切莫遺漏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所以,在設計作業時,將它改成解答題比較合理,而且設置兩問,一問求最大值,另一問求最小值,暗示學生此題有陷阱,需要認真思量。
把這種可以考查學生計算能力、知識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或解題策略選擇能力等方面的題目整理成一份試卷,兼顧針對性、即時性、梯度性,把握作業容量,做好word電子稿,再導入極課,制成極課作業。只有這樣精準設計,有效訓練,認真批閱,極課掃描所采集的數據才有研究和分析的價值。
極課的終極目標是服務于教師的精準教學和學生的靈動學習,那么,讀懂數據并參透數據背后的問題和可能成因將至關重要。從教師的層面講,每天備課、上課、批作業、糾錯、個別輔導等等是基本的教學流程,在極課之前,我們通過批作業大概感知教學效果,確定糾錯內容和輔導對象,在應用極課后便可以根據極課提供的數據分析我們想要了解的信息。通常教師重點關注兩類信息:對題分析和對人分析。
所謂“對題分析”是指教師借助極課的“逐題分析”功能,針對某些題目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比如:
問題1:已知正數a,b滿足a+b-ab+3=0,求ab的最小值;
問題2:已知x>0,y>0且x2+y2+xy=1,求x+y的最小值;
問題3:如果x,y∈R+且2x+8y-xy=0,求x+y的最小值。
這是以解答題形式設置在同一份作業里不連續的三道題,在它們之間穿插了其他知識點的考查。三道題看似不同但有互通之處,都具有給定含有兩個正數的方程,求含兩個數的代數式的最值的特點。常見思路有兩種,一種是消元再代入,用函數思想,另一種是考慮用基本不等式探求最值。
事實是,三道題的得分率大相徑庭,分別為97%,63%和49%。是什么原因導致差別這么大呢?調看學生試卷,不難發現,出錯的同學做題時主觀意識太強,隨心所欲,深層次思考能力欠佳,缺乏反思總結意識。總的來說,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知識性失誤。在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最值問題時,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理解到位且具有良好的解題習慣,每次用到都要考慮“一正、二定、三相等”。如學生對問題3的錯誤類型就非常單一,就是兩次用到基本不等式,但忽略了兩次等號成立的條件不一致,從而誤解為“16”。第二,策略性失誤。問題解決的策略往往有多種,好的策略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良的策略可能導向繁、難甚至萬丈深淵而不得解。就以上三個問題而言,選用消元的思路,整理后變成一元的基本不等式要簡單明了得多,可以既快又準地解決問題,所以先動腦后動手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三,邏輯性錯誤。對于問題2,很多學生是采用基本不等式這樣求解的:x2+y2+xy=1≥2xy+xy,,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又 x+y≥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所以得到x+y的最小值是。幾乎同時忽略了第二次基本不等式的邏輯性,事實上,最后得出的應該是x+y≥的矛盾不等式。
從對問題2和問題3的分析上,不難得出策略性失誤和邏輯性錯誤將是基本不等式教學的重點關注內容,同時也是每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作業批改和糾錯教學中要特別注意。
所謂“對人分析”是指借助極課的“需要關注的學生”功能,打開“該生學業檔案”,對某位學生當天或某一時間段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也可以對學生長期的學習進行跟蹤關注。借助數據讀懂學生,了解每位同學的優勢和需要幫助的部分,才能更好地進行精準教學、精準輔導和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幫助。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兵教兵是糾錯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嘗試著把自己的解題思路或困惑用語言表達出來,語言可以促進思維,如果能把自己的問題表述清楚,那么離正確解題就不遠了。同時,極課的題庫里有非常豐富的按章節分類的試題,我們可以根據學生高錯誤知識點重新選題,出好糾錯強化練習卷,讓學生對知識點和思維方法進行再認識和鞏固。另外,還可以將學生的錯題導出,令其訂正,形成錯題集,常常進行復習和反思,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得不到回饋的熱情會逐漸消退,同樣,看不到效果的設備也會被大家淡忘。極課在教學上的應用將會隨著后臺服務的逐步完善和主要功能的不斷更新,而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和家長認可并使用。
[1]曹鎖明.大數據時代的學生成績診斷報告[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6(5).
[2]李慧敏.用好教學數據…實現教育價值[J].高中數學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