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湘祁,吳 鑫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關系研究
蔣湘祁,吳 鑫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衡陽 421008)
通過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的隨機調查發現:大學生依戀類型分布不均衡,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恐懼型、冷漠型、安全型和專注型;城鎮學生的依戀回避分數顯著低于農村學生,獨生子女的依戀回避分數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城鎮學生的戀愛效能感顯著高于農村學生,獨生子女的戀愛效能感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戀愛效能感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懼型、專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懼型;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能夠預測戀愛效能感.由此可見,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影響大學生的戀愛效能感.
戀愛效能感;成人依戀
戀愛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戀愛能力問題的感知,對自身是否能夠去處理好愛情中所出現的問題,對自身在愛情上是否有著良好關系的信念.這是自我效能感在戀愛過程中的表現,簡而言之,就是個人在愛情方面對自身能力表現出來的自信.本文中的戀愛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愛情能力方面的感知,在戀愛中是否能解決戀愛中遇到的問題,對自身的戀愛關系是否有一個良好的的信心與信念.”其本質是個人面對愛情的時候在能力方面的信心和信念,這是自我效能感在雙方戀愛過程中的表現.
成人依戀是個體能夠在心理上與生理上尋求和維持一個使自身具有穩定安全感的依戀對象傾向,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式調整這種穩定性的傾向,這是個體在人際世界中的認知情感動機模型基礎上所提出來的[1]9.“人們往往都是因為親密產生依戀從而對生活充滿熱情去享受生活的,和別人的親密聯系在一個人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78這是依戀理論的奠基人Bowlby(1969)提出來的.然而,效能感則是一個用自信心的理論去看個人的能力在處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上面的表現.[3]37-40
心理表征是依戀的一種內部工作模型,它所涉及的基本問題是表征之間的關系.例如,對他人可得性和他人對這些方面的信任反應,以及對于自身價值的獨立感和判斷力.被認為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組織是內部工作模型,內部工作模式將組織經驗和提供框架來理解新的經驗,指導社會交際.[4]880-887
“獲得親密感而逃避孤獨感,對愛情充滿期待,想去體驗愛情”[5]89-90,這正是成年早期的大學生所處的階段.研究大學生的成人依戀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婚姻與愛情,也能為后人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思路.在當今的社會,依戀成為婚戀研究中不可取代的研究動向.內部工作模型中不同依戀類型的個體可以影響他們在戀愛中對自己判斷和想要在交往中得到的預期效果.不一樣的依戀類型個體情緒調節方法也會存在著差異,當個體面對一定的壓力或者遭遇麻煩的時候,依戀系統得到刺激就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影響和對刺激的情緒做出反應.可見,當前的戀愛問題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與生活幸福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自我效能感理論與依戀理論這兩者放在一起來研究,能夠用來探究不一樣的依戀類型與戀愛效能感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以衡陽師范學院及南華大學等高校在校大學生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達98%.其中男生63名(32.14%),女生133名(67.86%);大一學生37名(18.88%),大二學生46名(23.47%),大三學生59名(30.1%),大四學生54名(27.55%);獨生子女的大學生55名(28.06%),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141名(71.93%);理科生95名(48.47%),文科生83名(42.35%),藝體類18名(9.18%).年齡18 ~22歲,平均(20±1)歲.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量表
?戀愛效能感量表?共有5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制,選項從1=非常不符合,過渡到5=非常符合.分數越往上越高,表明戀愛效能感越來越高.該量表是由“關心體貼、獨立自主、矛盾化解、樂觀堅定、自卑懷疑”這五個維度組成.根據黃成毅等人的研究結果,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內容效度和校標效度.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系數為0.804.
1.2.2 成人依戀量表
?大學生成人依戀量表?共36個條目,采用7級評分制,選項從1=非常不符合,過渡到7=非常符合.該量表有兩個維度,即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分別是由18個項目組成的.分數越高,表明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的程度也越高.通過依戀回避和依戀焦慮的得出來的分數,可將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低焦慮,低回避)、恐懼型(高焦慮,高回避)、專注型(高焦慮,低回避)和冷漠型(低焦慮,高回避).根據李同歸等人的研究,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依戀焦慮分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系數為0.833,回避分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系數為0.784.
1.3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中文版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戀愛效能感以及成人依戀分別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對成人依戀與戀愛效能感兩者進行了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
2.1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調查結果
2.1.1 不同依戀類型的大學生總體分布情況

表1 不同依戀類型的大學生分布
表1反映出在成人依戀的4種類型當中,其中比例占最高的為恐懼型依戀為44.9%,比例較低的是安全型依戀,只占了其中的14.8%.此次研究中不安全型依戀(恐懼型、專注型、冷漠型)一共所占的比例為85.2%,由此可以看出,不安全型依戀比例高于安全型依戀型.
2.1.2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和成人依戀在生源地上的差異比較

表2 戀愛效能感和成人依戀在生源地上的差異比較(M±SD)
表2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戀愛效能感和依戀回避、依戀焦慮的城鄉差異性,結果顯示:城鎮(F=1.722,P>0.05)和鄉村(t=-1.023, P>0.05)依戀回避無顯著差異,城鎮(F=1.306,P>0.05)和鄉村(t=0.564,P>0.05)依戀焦慮無顯著差異,城鎮(F=0.19,P>0.05)和鄉村(t=0.018,P>0.05)戀愛效能感無顯著差異.
2.1.3 戀愛效能感和成人依戀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的差異比較

表3 戀愛效能感和成人依戀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比較(M±SD)
表3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戀愛效能感和依戀回避、依戀焦慮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表3可以得出:依戀回避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有顯著差異(P<0.01);依戀焦慮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無顯著差異(P>0.05);戀愛效能感其變量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是農村學生的依戀回避得分顯著高于城鎮學生;非獨生子女的戀愛效能感顯著低于獨生子女;農村學生的戀愛效能感顯著低于城鎮學生.
2.1.4 不同依戀類型大學生在戀愛效能感上的差異

表4 不同依戀類型的大學生在戀愛效能感上的差異(M±SD)
表4反映出不同依戀類型的大學生在戀愛效能感上差異有顯著性(P<0.01).事后檢驗表明,恐懼型的大學生戀愛效能顯著低于冷漠型的大學生,恐懼型、冷漠型和專注型的大學生戀愛效能感(P<0.01)顯著低于安全性的大學生.
2.2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關系

表5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性(r)
表5反映了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性,結果顯示依戀焦慮與樂觀堅定、關心體貼(P<0.01)呈顯著負相關,與自卑懷疑、矛盾化解、獨立自主無顯著相關.依戀回避與戀愛效能各維度呈顯著負相關(P<0.01).
2.3 成人依戀對大學生戀愛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表6 成人依戀對戀愛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表6采用了多元回歸分析方法,考察了依戀焦慮、依戀回避對戀愛效能感的回歸.把依戀焦慮與依戀回避的關系納入到回歸方程當中,R=0.470,R2=0.221,F=39.215(P<0.01).研究結果表明,戀愛效能感可以用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顯著預測,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可以用來預測方差的22.1%.
3.1 不同依戀類型的大學生總體分布情況
本研究表明,比例最高的依戀類型是恐懼型的大學生,安全型依戀的大學生所占比例較低.這可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所在.西方文化一般希望人們以比較明了的方法表現自己的感情,中國文化則更多的是希望人們含蓄內斂,在情感表達時應該有所保留.因此,中國大學生在戀愛中經常使用回避策略來處理與他人密切接觸的需求,在戀愛過程中他們會感到更多的焦慮和不具有良好的信任感.
3.2 不同依戀類型大學生在戀愛效能感上的差異
四種依戀類型的大學生在戀愛效能感上存在顯著差異,恐懼型顯著低于冷漠型,三種不安全依戀類型顯著低于安全型.本研究結果與以前的研究有相似之處:具有較高戀愛效能感的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是安全型依戀,他們在戀愛中對自身戀愛關系非常自信,當個體在情感當中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想要去放棄,并且還會想各種辦法努力地去解決問題.對他人和自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是安全型依戀的特點.研究表明,具有安全型依戀的個體更信任他人,對他人更開放,他們的婚姻質量會高于不安全型依戀的人.而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其他人都是不可靠的,在彼此相愛的過程中也會保持一定距離,這是冷漠型依戀個體的內部工作模式特點.這一特點導致的結果是他們的戀愛效能感分數在安全型依戀之下.而認為他們自己毫無價值,沒有誰是值得自己相信的,是恐懼型依戀個體的內在工作模式特點.因此,恐懼型依戀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會感到高度焦慮,經常會采取逃避的行為方式退縮.因此,在大學生戀愛效能感中所占比例最低的就是恐懼型依戀.
3.3 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的相關分析得出,大學生戀愛效能感與成人依戀有密切的關系,進一步來說,依戀焦慮與樂觀堅定、關心體貼有著顯著的負相關,依戀焦慮與自卑懷疑、矛盾化解、獨立自主無顯著相關,依戀回避與戀愛效能各維度呈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大學生戀愛效能感水平越高,那么,對對方過多的依戀會減少,在面對問題時也會更少地采取消極處理方式,會更加樂觀看待問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這說明生活在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良好的人際交往圈以及其他充滿關心的環境,對大學生的戀愛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方式,促進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3.4 成人依戀對大學生戀愛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顯示,依戀回避與依戀焦慮對于戀愛效能感具有負向的預測作用,也就是說,依戀回避與依戀焦慮分數越高,戀愛效能感反而越低.依戀回避與依戀焦慮得分越高,被試依戀類型就越會靠近不安全型,對戀愛能力缺乏信心的依戀類型是不安全型依戀的大學生.
通過分析,大學生成人依戀對戀愛效能存在一定的影響.大學生的戀愛效能感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的成人依戀類型不一樣,通過分析大學生依戀回避與依戀焦慮能夠有效地去預測戀愛效能感.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其成人依戀的風格來制定相應的對策,這樣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戀愛效能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有所幫助,減少大學生因戀愛問題而發生悲劇性事件.
[1]Bermanand M.B.Sperling.The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dult Attachment,In Attachment in Adults: Clinic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1994.
[2]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Vol.1)[M].Attachment,New York:BasicBooks,1969.
[3]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1).
[4]王爭艷,楊葉,汪斌.依戀內部工作模式的社會認知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6(6).
[5]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編校 舒易紅)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ove Efficacy and Adult Attachment
JIAN- Xiang-qi,WU Xi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8,China)
Through the random surve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we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ttachment type is not balanced,the proportion from high to low are types of fear,cold,safety and focus.The urban students?attachment avoidanc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ural students.The only one child attachment avoidanc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n singleton.The effectiveness of urban students?sense of lov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ural students.The love sense of efficacy of the only one chi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only child.The different attachment styles of college students?love self-efficacy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of which he safe type is higher than the types of fear,focus and cold,the cold type is higher than the fear type and the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ttachment avoidance can predict the efficacy of love.Therefore,the college students?adult attachment style influenced the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love.
sense of love efficacy;adult attachment
-444
A
1673-0313(2017)04-0101-04
2017-05-26
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走向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通識選修課程?大學生婚戀與性健康教育?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編號:2016400564)階段性成果.
蔣湘祁(1972—),女,湖南祁東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