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摘要: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已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因素很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有效構建價值制導的職業生涯教育機制,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對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大學生是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首先應加強價值觀教育,重點是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關系到每位大學生的發展前途,關乎成千上萬家庭的幸福,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焦點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對人才在“質”和“量”上都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造成高校教育質量有所下滑、大學生實踐能力與適應性欠缺。“就業難”已成為畢業生常說的一句話。
一、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社會轉型和變革活躍期,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結構不斷調整、生活方式深刻變化、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蕩,這些都給對社會認識相對不成熟的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使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日趨多樣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主導一元,引導多元;尊崇主體,發展多樣;堅持民族性,放眼世界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出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積極探索與研究價值制導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且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筆者發放“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問卷調查表”310份,收回290份,旨在了解大學生主觀上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對所在高校職業生涯指導機構的認識。通過回收問卷及數據統計發現,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很少有接受過專門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的教師,教師理論基礎普遍薄弱,實踐經驗更是不足。88%的大學生知道學校有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7%的大學生認為沒有,不太確定,還有5%的大學生根本不知道:95%的大學生知道學校開設有職業生涯輔導課,5%的大學生不知道學校開設有職業生涯規劃課:26%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61%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不太明確,13%的大學生認為順其自然,不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13.6%的大學生對自我的個性、興趣、能力的認識模糊,近30%的大學生不了解自己三到五年的發展規劃:近40%的大學生不知道將來從事什么工作,近26%的大學生不清楚自己職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還有少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感興趣,又沒有接受正確的思想指導。這些對自己認識不足、對專業認識不到位的大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動力,更談不上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
不難看出,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認識不到位,表現出重實用、輕基礎;重技術、輕人文;重物質利益、輕精神家園;功利色彩強,社會理想弱;不切實際,就業期望值偏高;缺少艱苦奮斗的作風、改革創新的精神等特征;在價值觀領域呈現出傳統的和現代的、本土的和外來的等觀念同時并存,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與判斷難度增大。當前的職業生涯輔導還流于形式,高校需要深入了解大學生需求,解開他們心中的迷茫、困惑和疑問。任何偉大的理想成為現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漫長而坎坷的奮斗過程,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之付出艱辛努力。所以,高校應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協調好“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從而增強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明確大學生職業選擇和創業發展的需求,引導大學生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制導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多層次體系,包括價值觀、價值體系、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等。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抽象提煉、高度概括和“總綱領”,是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核心價值體系是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基礎、展開形態和重要載體,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青年努力奮斗的動力源泉,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其實施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黨前進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旗幟與靈魂。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指導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對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根本的指導作用,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科學規劃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科學合理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引導大學生順利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將個人的發展目標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二)領導高度重視
目前,高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遠遠不夠,多數院校沒有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輔導機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大多是各系輔導員、就業處等行政部門的老師兼職承擔。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去鉆研職業生涯規劃的有關理論,沒有獨立的經費保障,各項實踐活動難以開展,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流于形式。
(三)教師進行專業化培養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一門理論課,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需要有一批既精通理論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指導,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應有作用。在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選拔、培養、使用和管理上,高校要進行專業化培養、系統的教育和建章立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選聘經驗豐富,既有理論積淀又有實戰經驗的教師作為專職教師;規范教師準入制度,要求所有教師必須持證上崗,必須持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訓證和高校教師培訓證方可上崗;采取“培養”與“輸出”相結合,長期進修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對專職、兼職的職業生涯規劃員進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技能培訓的方式。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拓展實踐基地建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校可以走“校企合作”之路,開展模擬招聘會、去企業參觀、實習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己理想中的職業或者崗位與現實中的差別,發現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需求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職業角色意識、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大學生能夠客觀、理性地分析和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甚至重塑自己的職業目標。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大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能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與社會接軌,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勞動觀念,鍛煉堅強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找到個人與社會的結合點,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此外,堅持選聘行業專家到校園內舉辦講座,對相關理論進行系統梳理,介紹先進經驗。
(五)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課和“兩課”的主導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著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容分解、貫穿到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述我國經濟、社會以及各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不斷推進核心價值體系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等“三進”工作。深入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的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端正人生態度,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疏導大學生在成才、就業、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惑,為他們營造一個寬松、溫馨、和睦的成長環境。把課堂理論滲透到學生自身實際問題中去,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社會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使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升華,并形成正確的職業目標。
(六)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新渠道
大學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創造的一種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一種獨特的傳統精神理念,它不僅體現了一所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師生員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的縮影。高校應大力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藝術和娛樂活動,以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洗滌學生的心靈,依托校報校刊、校園廣播、宣傳欄等校內媒體,宣傳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在分析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特點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性別、專業學生群體的實際需要,把學校長期積淀下來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辦學理念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領作用不斷滲透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
(七)建立校園網絡職業生涯教育平臺,主動占領網絡教育新陣地
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與普及,不良的網絡信息極易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誤導。因此,我們必須適時調整工作思路,研究網絡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期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提供良好的網絡教育環境。依靠校園網的平臺,建立紅色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咨詢等專題網站,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應理論聯系實際,解決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選準切入點,抓住著力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