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翎
【摘 要】本文論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科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社會生活經驗相結合,從“聽讀寫說看”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人文思辨能力,通過用心傾聽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通過真心演說提升學生的解答能力、通過專心閱讀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精心撰寫小論文提升學生的論證能力、通過細心觀看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 聽 說 讀 寫 看 人文思辨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102-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注重學思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與數理性思辨能力不同,人文性的思辨力是某種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解釋或說服性論證的分析、理解能力,鑒別、評估能力和選擇、判斷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學也要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的內容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實踐性等特點,教學中既應重視對理論的闡釋,又應注重對時代發展中實際問題的探究,鼓勵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通過教學環節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解答現實生活出現的問題,學會思考、明辨是非。
一、通過用心傾聽提升鑒別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人的聽覺器官,培養學生用心傾聽的好習慣,認真聽、專心聽,只有聽懂內容才能對事物作出分析、判斷和選擇。
首先,要解決學生聽什么,即教師傳授什么給學生聽的問題。中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有《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及時事政治,課程涉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想觀念、安全穩定、改革發展、民族宗教、內政外交國防黨建等諸多方面,課程內容豐富、體系博大,教師應通過博采眾長、集思廣益,重點突破、群策群力打造精品課程,讓學生“聽”得精彩。
其次,修煉教師的“內功”提升課堂吸引力,解決學生課堂教學中“聽”的效率問題。優秀教師的學科素養高和理論功底強,能深深吸引學生認真聽課,提高“聽”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理論和實際案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做到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相關鏈接視頻和 PPT 展示中使用最新的素材資料,如“一帶一路”、共享單車、古詩詞大賽、“美麗廣西,清潔鄉村”、“八項規定”等時事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品質,讓學生聽之有助、聽之有益、聽之有效。
最后,通過設置問題,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在“聽”中答疑解惑。比如教學《政治生活》中“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等內容時,可以設置以下問題:美國為什么要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韓國為什么會同意美國在韓部署 “薩德”系統?歷史上有過反導系統問題嗎?中俄對部署“薩德”的態度如何?各國間怎樣的互動能反制“薩德”的威脅?“薩德”事件是美韓兩國的問題嗎?為什么美韓兩國合作引發多國關注?課堂上由學生問學生答,學生再問學生再答;或者由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追問學生再答;或者學生追問教師再答,讓問題和答案互相升級。在師生互動學習中,教師進行價值引領,學生在課堂“聽”問題的問答中答疑解惑,從中提升鑒別能力。
二、通過真心演說提升解答能力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人的語言表達器官,培養解釋和說服的能力,通過說的內容,讓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通過說的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情感態度。
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上課開始的 3-5 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新聞播報”。播報內容囊括從國內到國際、從校園到社會等方面,要結合課本的知識內容分析播報的內容。例如,“雞年雞蛋不走運”的新聞:2017 年山東省鄆城縣雞蛋價格一路下跌,雞蛋平均零售價格 3 月為 2.56 元/斤,4 月為 2.52 元/斤,5 月 18 日為 2.2 元/斤,價格跌至 10 年來最低,眾多養殖戶在產蛋期提前淘汰了蛋雞,目前集貿市場蛋雞為 8 元/只,兩只 15 元,低迷的價格讓中小養殖戶虧損嚴重。此次雞蛋價格下降主要原因是,2014—2015 年雞蛋盈利,2016 年產蛋雞存欄量增加,加上玉米、飼料價格較低,養殖成本下降,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大增,適宜的氣溫利于產蛋,養殖業也沒有大的疫情,造成雞蛋市場供大于求,導致雞蛋價格回落。學生就這則新聞從商品、價格、市場、供求等角度分析。又如,“共享單車不是獨享單車”的新聞:2017 年 5 月 25 日武漢市公安局在全市組織開展整治侵害共享單車違法行為集中行動。共查處侵害共享單車違法案件,散發倡議書,協助清理回收共享單車。遇盜竊車輛或者零部件、惡意損毀、私自上鎖非法占用、尋釁滋事丟棄損毀單車、利用二維碼實施詐騙等 5 類情況都可報警。學生就這則新聞從政府職能的角度分析共享單車的管理辦法;還從公民的角度分析怎樣相信、支持政府工作,從自身做起,提高個人素質,維護共享單車正常運行秩序。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計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言說。例如在《經濟生活》教學中,學生可以扮演企業管理者、員工、商家、消費者、農民、政府官員、外國商人等各類角色,用言語表達在經濟活動中的利益訴求;在《政治生活》教學中,學生可以扮演公民、管理者、各黨派、各民主團體、各民族宗教界代表、各國外交官員等角色,用言語表達在社會活動中的立場;在《文化生活》教學中,學生可以扮演文化使者,講述各民族各區域的文化故事;在《生活與哲學》教學中,學生可以扮演贊同方、反對方、中立方進行辯論,發表自己的看法,解釋和說明自己的觀點。
三、通過專心閱讀提升理解能力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人的閱讀能力,培養正確理解問題的好習慣。
首先,指導學生認真研讀教材的文本。教材不僅具有專業性,而且很多內容與時俱進地闡釋了深刻道理背后的生活實際。如《經濟生活》中對金錢的看法,展示了“古人說”“有人說”“哲人說”“史學家說”等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在分析、比較、感悟的基礎上,認同正確的金錢觀,樹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的正確金錢觀。在《政治生活》中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讀了解保障中國發展進步的各項政治制度,聚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把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與基本政治制度結合起來學習,把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結合起來學習,把國家層面的民主制與基層民主制結合起來學習,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結合為一體學習,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真正理解“四個自信”的深刻內涵。
其次,給學生推薦各類有益的書單。例如,《經濟生活》推薦的書目:《資本論》《國富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貨幣戰爭》等;《政治生活》推薦的書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政府工作報告》《共產黨宣言》《西行漫記》等;《文化生活》推薦的書目:《論語》《禮記》《詩經》《史記》《吾國與吾民》《吶喊》《雷鋒日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生活與哲學》推薦的書目:《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人是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大學》《周易》等,幫助學生理解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推薦人民網、新華網官方網站和微信平臺,學習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了解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培養學生對黨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政治認同感。
四、通過精心撰寫小論文提升論證能力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文字表達的作用,展示思維的過程,鍛煉論證觀點的能力,通過撰寫小論文等,提升學生的論證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完成研究性論文的撰寫。但是,怎樣完成思想政治學科的小論文(調查報告)的撰寫?
首先,學校應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平臺。每學期學校都要開展社區服務、參與社區調查活動、值周班管理、社團活動、學生自主管理、美食一條街活動、德育基地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研究性學習的平臺。學校科研處組織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向學生提供各類調查活動的備選選題,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選題,撰寫研究小論文(調查報告)。
其次,成立研究小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小組由 5-9 人組成,選定組長負責,每個小組成員全程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聘請指導老師對研究過程給予指導,提供研究方法、撰寫論文等有效幫助。調查問卷的設計工作程序是:依照選題內容小組成員個人設計問題—小組開會集體商議后形成問卷—指導教師提出修改意見—確定最后的調查問卷。小組成員做好研究計劃、成員分工的安排,做好研究活動的全程記錄。研究小組成員先圍繞選題共同學習,查閱資料、按照分工帶著不同的問題分頭查找和閱讀相關資料,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調研活動包括發放問卷和采訪。通過實地和網絡發放問卷兩種形式,采訪也包括實地和網絡采訪兩種形式。要求學生全程影像記錄調查的過程,記錄每個人參與活動的細節、感想和收獲。
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從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課題研究計劃、預期研究成果、課題研究過程概述、課題的主要成果及形式、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概述、研究經過、論據和結論、效果分析等方面進行研究性小論文的撰寫。根據教師的指導,學生從調查反饋的綜合情況及分析、調查反思、解決方案、自我總結、參考書目、教師評語等完成小論文(調查報告)的撰寫。
在思想政治課堂上,每一研究小組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調研過程及成果匯報。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也是學業要求,最后要進行學分認定,教師要評價小論文(調查報告),在全年級開展研究性學習小組的評獎活動,公示全校頒發證書,優秀論文(調查報告)印刷成冊以激勵學生對社會調研活動的熱情,培養從小熱愛科學研究的良好素養。
五、通過細心觀看提升鑒別能力
網絡時代,信息的真偽鑒別需要理性思考、辯證地分析。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人的視覺器官,通過視頻、漫畫、圖表、動漫等信息的可視化教學,培養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提升對事物及觀點的鑒別能力,讓理性精神的核心素養落地思想政治課堂。如對待“薩德”入韓問題,通過播放一些市民的表態發言論視頻,也播放一些市民對樂天商場的不理智行為的視頻,讓學生比較鑒別在法治國家表達自己意愿的正確做法。通過播放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韓國總統特使李海瓚的視頻和我國外交部部長王毅的表態發言視頻,了解國家層面對半島問題和中韓關系問題的態度及立場。
一些文字性的論述學生不好理解的,如《生活與哲學》中“認識受主體自身狀況的影響”,通過一幅漫畫,就能很好地理解這個觀點。畫面上的兩位畫家對同一個人物作畫,面對同一個看到的對象,兩個畫家畫出的(下轉第115頁)(上接第103頁)作品卻有明顯區別,但都“塑造”成了自己。漫畫的主旨說明同樣塑造一個人的形象,不同的畫家由于自身的身體狀況和觀察角度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認識。
圖1 徐鵬飛《塑造》
總之,在教學中進行“聽說讀寫看”的思辨型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探索,把學科理論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社會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聽讀寫說看”教學環節,落實思想政治科的核心素養,思維訓練上提升人文思辨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共同探討、勇于探究、敢于質疑,力爭做到讓學生用腦、動手、入心,在今后的社會活動參與中形成理性的、正確的價值選擇,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馮周卓,左高山.批判思維與論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維[M].朱素梅,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4]謝瑜.思辨的力量[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