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盈盈
【摘 要】本文針對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現狀,探討在平日英語閱讀訓練中,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并推測英語閱讀文本的詞義、情節、主題和作者情感等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推理 批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117-02
教師若想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推測詞義的常用方法,達到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與主旨的目的。本文將介紹以下四種方法。
一、結合語境,推測詞義
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常會碰到一些生詞,生詞雖然阻礙了他們對于語句或段落的理解,但學生可以通過對比法、同義詞、構詞法、因果法、結合語境法等技巧推測生詞意義,結合語境推測詞義是常用的方法。英語中許多詞匯如漢字一樣,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去推測這些生詞的詞義,訓練他們的思維。
筆者曾多次開展了詞義推測的教學專題課,以此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推測詞義的能力。在專題課中,筆者曾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練習:在題目“All the people are of the same idea. They are numinous”中,unanimous 是什么意思呢?numinous 是一個新詞,但學生結合前一句的描述,可知“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想法”,他們是怎樣的呢?最后學生順利猜到了正確的詞義:意見一致的,無異議的。又如題目“Sam pick up some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 just by watching others working on it.”題目要求學生回答 pick up 的中文含義。在平時的閱讀與寫作中,大家已學過 learn the knowledge 這一詞組,所以學生很快就猜測出 pick up 是學習、學會的意思。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是怎樣學會的呢?用心學會、快速學會又或是其他意思呢?在這句話中,Sam 僅僅通過觀看別人使用電腦就 pick up 電腦的知識,他并不是專門學習電腦的,而是無心、偶然地學會的,因此學生們猜測pick up是無意中學會的意思,進而成功推測出正確的詞義。
此外筆者還通過舉例的方法,教導學生如何在一詞多義的情況下,確定詞和詞組的正確詞義。例如:Well, now there is a system where the waste is disposed of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dispose 一詞本意具有布置、安排、處理、清除等多種意思,將dispose翻譯為“布置”顯然不通順,學生們需要結合語境進行分析,浪費的東西應該被怎樣呢?最后通過聯系上下文,學生們發現后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在描述處理垃圾的具體方式,因此推測道dispose在本句中應當是“處理、清楚”的意思。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對學生們的推測判斷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講解和輔導,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批判性閱讀能力,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具有很好的幫助與促進作用。
二、咀嚼線索,推測情節
不論是在閱讀理解題型中還是在聽力題型中,學生都常遇到這一類題型——通過閱讀前文,推測作者接下來將會書寫的內容。針對此類題型,筆者建議教師在平日教學中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會咀嚼文本線索,揣摩作者寫作意圖,從而提高其推測文本情節的能力。
比如筆者在對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二 Wild life protection 這一課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根據文本設計了閱讀問題:通過閱讀文本可以推斷出 Daisy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一共有四個備選項:
A.去買一個地毯
B.與WWF(文中人物)一起幫助野生動物
C.笑談她所經歷的事情
D.她因無法制作新藥物而哭泣。
筆者留給學生們充足的時間閱讀文本內容,學生需要從中找到線索,挖掘其背后的含義,然后推測接下來的情節。通過閱讀文中線索,學生們發現文中寫著 Dasiy decided to produce this new drug with the help of WWF,所以大家都猜測:接下來 Dasiy 要做的事是與 WWF 一同努力保護野生動物,因此選 B。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通過設計推理判斷題的方式,不僅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了文本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挖掘線索去推測文章情節的能力,利于高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依循內容,推測主題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閱讀文本內容推測出文段的主題,有助于提高其綜合概括能力。筆者認為,教師對閱讀文章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依據文本內容,自主提煉出文章主題。
比如筆者在對必修五第 2 單元 The United Kingdom 一文的閱讀進行教學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1)英國由多少個城市組成?(2)英國最長的河流叫什么?(3)文中作者為什么要提及四段入侵歷史?(4)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緊接著筆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內容,學生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課文從頭到尾都在介紹英國的組成、地理條件、歷史、基礎建設、文化與政治等內容,因此大家推測該語篇的主題為: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about its geography,history,foundation, development,politics and culture.又如,筆者在對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三第 2 單元 Healthy Eating 這一節內容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閱讀語篇(下轉第133頁)(上接第117頁)內容并歸納出文章主題。這篇閱讀的主要內容是:王鵬原本生意很好的餐館突然變得無人問津,后來他發現顧客都去了永慧開的一家新餐館消費,永慧餐館的菜譜簡單但價格非常貴,王鵬認為永慧欺騙了大家,因此展開了調查,他發現自己家食物脂肪含量太高,而永慧家情況恰好相反,食物脂肪含量又太低。最后王鵬與永慧兩人以合作的形式向顧客提供搭配合理的營養膳食,餐館生意逐漸興隆。通過概括語篇內容,學生推測出文章主題是:王鵬與永慧之間競爭與合作的故事說明,只有健康并且營養均衡的食物才會受大家的歡迎。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推測英語文本的主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四、聚焦詞匯,推測情感
引導學生推測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師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關鍵途徑之一。筆者發現在英語閱讀中,作者常常會借助一些形容詞、動詞或者副詞表達微妙的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引導學生聚焦語篇中的關鍵詞匯,通過這些關鍵詞去揣摩與推測作者的情感。
比如筆者在對人教版英語必修 5 第 3 單元 Life in the future 一文的閱讀內容進行教學時,設計了討論題讓學生作答: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optimistic or pessimistic?How do you know?(作者對未來的態度如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以此引導學生總結作者的情感。最終學生通過提取文中的關鍵信息得出結論:作者對未來的態度是積極的,原因如下:首先,作者來到未來后是的心情是 exited,并且說道 couldnt believe it was true,可以推斷出他非常渴望去到未來;作者認為未來 transportation 是 convenient。此外,作者還驚訝地發現王萍房間里的設備是 automatic……這些關鍵詞匯都能體現出作者對未來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在上文列舉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提取語篇關鍵信息的方式,成功推測出作者的情感與態度,提高了學生基于理論事實進行客觀思考與評價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并推測英語閱讀文本的詞義、情節、主題和情感等,能夠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增強其自主意識,顯著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總之,引導學生對閱讀進行推理判斷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應當緊扣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宋 菲,李業霞.高中英語閱讀中的詞匯推理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2014(7)
[2]林琳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閱讀應用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2)
[3]錢艷芳.淺談批判性閱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英語教師,2016(8)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