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 要】本文從學生健康成長角度出發,論述體育運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理論,在對體育運動深入剖析、對高中體育系統缺陷詳細認知的基礎上,提出將體育活動系統化、項目多樣化、多元展示化等方式,構建陽光體育運動的機制,培養學生運動意識,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關鍵詞】中學生 課外活動 陽光體育 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165-02
中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主要精力集中于課程學業,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形同虛設,影響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鑒于此情況,教育部等部門頒發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學校積極支持并著手開展該項工程,從增強教師運動意識,增加教學內容、場地設施,調查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入手,制訂詳細的運動制度和實施方案,設置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鍛煉的熱情和激情,學生主導,教師參與,將陽光教育形成高效機制,融入師生日常生活氛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一、因生有別,尊重差異
體育運動實施效果的關鍵在于不能注重形式,不能形成單純的以上課為上課的目標。針對每個學生的喜好和特點,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重復強調一種理念,可以通過對學生采用調查問卷或投票表決的形式,總結異同,求同存異。高中生已經形成了自我獨特的思維和見解,作為體育老師,首先聆聽差異,合理分析,合理規劃,分析利弊,我們不可能顧及所有人的想法,但一定要做到顧及大多數人的想法。
比如,在課外活動的調查中,男生喜歡的綜合類的項目的是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種球類活動;女生喜歡的綜合類項目是跳舞、唱歌、健身操等,也有喜歡乒乓球的女生。可以以此分組,男生組隊,第一次課程打籃球,先為每一位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會打籃球的帶領不會的,一起組隊合作完成;第二次課程就可以轉換為足球。對女生來說,學校理應聘請相關專業操課老師予以指導。從整體概念來講,教師協調學生一起完成活動,比如乒乓球項目。互幫互助的活動,既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和睦的感情,也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尊重興趣的多元化,從學生身心健康考慮,我們提倡室外活動,或者可以伸展跳躍的瑜伽活動,但我們不應排斥靜心活動,比如繪畫、練字等,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學生身體健康,心態安詳上進,才是我們陽光體育運動的教學宗旨。因生有別,尊重差異,合作教學,這里的合作,也包括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二、系統指導,終身鍛煉
開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陽光體育運動,督促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終身鍛煉習慣,需要對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進行科學組織,聘請專業老師提供專業指導,以提高中學生鍛煉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很多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缺乏專業指導,沒有系統的、專業性的指導,學生容易使力不當而導致拉傷等,這樣不僅不利于陽光體育的大力推廣,也影響了學生學業的順利進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如籃球之類的球類活動,我們需要先對學生進行系統培訓,比如轉幅太大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以及受傷之后如何及時有效處理、鍛煉的持續性和間歇性之間需要保持什么樣的慣性、如何控制自己做到終身鍛煉等相關內容,等等。
鍛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育教師應時時提醒學生做到經常鍛煉,培養學生“身體素質才是一切的根本”的思想理念,把運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中,并為他們提供切實可靠的運動場所和設備,師生之間形成相互監督,結合課外活動,讓“陽光體育”的長效機制貫穿始終。
三、項目多樣,富有情趣
課外活動的宗旨是豐富多彩,課外體育活動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校注重課余活動發展,全面實施陽光體育活動,通過舉辦大型活動,一擴大了參與人數,二擴大了參與面,力求集娛樂、健身、競技于一體,剔除完全的競爭,增加娛樂性、趣味性和集體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趣味性、合作性,并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
之前,我們教師帶領學生組織過一項集體項目。項目有 3 個小活動,環環接力。項目如下:①平板移動乒乓球,要求在手掌大小的平板上放置一個乒乓球,學生拿著放置乒乓球的平板快速移步到第二個環節,乒乓球不能落地,落地回起點重新開始;②集體跳大繩,要求有 5 個同學跳繩,不踩繩的條件下跳 30 個;③五人六足,五個人肩并肩站成一排,相鄰兩人的腳用繩子綁在一起,設定一定的奔跑距離,往返跑一次,快速回到起點;第一名到達者,全隊獲勝。
這樣的集體活動可以擴展至四個或者五個小活動,比如加入球類競技、拔河項目。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體現學生為主導的地位,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這樣,既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從側面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豐富的課外活動為主導,將陽光體育運動深入人心。
四、搭建平臺,多元展示
增強中學生體育鍛煉機制,一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生活情趣。鍛煉的宗旨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而在鍛煉過程中,搭建合適的平臺機制,展示學生的能力,同時緩解和釋放升學帶給學生的壓力。搭建什么樣的平臺、如何搭建平臺成為教師首要考慮的因素。平臺的建立首先確保學生的興趣愛好,其次符合教學內容,最后是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多元展示,以這三點為平臺宗旨,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特點,開展了愉快的活動。
第一個活動:籃球比賽。一個月前,筆者組織中學生高年級籃球室內比賽。賽前,各位教師配合筆者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場地、設施準備以及相關計分人員、講解人員、醫療人員籌備等方面;并對運動員的服裝進行了統一配置,對啦啦隊員進行了特殊培訓。比賽過程精彩絕倫,賽事講解獲得空前好評,女生組成的啦啦隊更成為別的中學效仿的榜樣,大家玩在其中、樂在其中,結交了更多的良師益友,不亦樂乎。
第二個活動:圍棋較量。三周前舉辦棋藝較量,圍棋愛好者均可參與,為了不影響別的科目學習,比賽時間僅限周二和周四體育課。先進行班級篩選,每班選出兩名優勝者,再進行年級篩選,最后是校級,最終的博弈定于周六下午,設立一等獎 1 名、二等獎 3 名、三等獎 5 名,參與的學生均可獲得參與獎,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興趣。
這種平臺的搭建,有利于學生從比賽中獲得自我突破,完成自我總結,把比較經驗靈活運用到書本學習中,一舉多得。學生的活動,說到底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家長的理解。兩個成功的活動讓教師和家長都看到了學生活力四射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學業學習。
中學建立陽光體育運動機制的目的,在于通過建立合理的運動方案,提升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種同時具備多樣性、健康性、趣味性的體育課程,激發了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的熱情;運動過程的合作和理解,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感情融洽;體育運動的競爭,帶動了學生突破自我,完成挑戰。每次運動結束后,教師都帶領學生針對游戲的過程進行討論與評價,自評、互評方式相結合,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了解自身的不足,進一步完善自我。這樣,學習中穿插體育活動,幫助學生勞逸結合,不僅提高了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也為陽光體育運動長期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 勇.構建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長效保障機制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9)
[2]趙郭俠.論構件“陽光體育”的長效機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12)
[3]王 鮮.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長效機制的研究[J].體育前沿,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