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坤宇
摘 要:本文結合具體的企業園區的規劃和建筑設計實例進行分析,認為現代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進行規劃和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當前正值三舊改造的時代背景,進行園區的空間拓展、土地效益的利用、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環境的美化等,能夠符合時代要求,體現企業的形象,強化企業的外觀設計,同時響應當前的綠色環保低碳的時代特色,完成建筑的舊有改造和利用。
關鍵詞:三舊改造;更新規劃;環境改造
改革開放以來,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經濟建設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通過對土地資源的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經濟建設起到了支撐作用。但是環境的破壞是過渡開發帶來的惡果,一系列的弊端凸顯出來,影響著改革開發經濟發展的成果。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某南方沿海城市,擁有眾多的舊廠房和廠區,遍布鄉鎮的工業園區,原本都租用了村鎮的臨時的廠房,或者租用了集體的用地,結構一般都很簡單,土地利用率較差,而且布局很分散,違章建筑多,單層舊廠房多,土地資源的浪費,也破壞的周邊的環境,新時期的發展必須加以改善。不能再沿襲土地規模擴張的老路子,而是應在三舊改造的基礎上,加大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尋求環境再造和園區改造的新突破,利用土地的集約化等,使土地資源成為經濟發展的二次動力,本文就結合該園區的升級改造進行探討。
1 背景介紹
該園區位于當地的某村鎮,已經擁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園區內的高速公路和其他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土地的規劃也很平整,區位的發展條件較好,隨著該區域的經濟發展,空間環境的現有條件無法滿足工廠企業的發展要求。因此,在現有的空間環境的基礎上擬進行升級改造。之前的園區建設由于沒有從長遠的角度加以規劃,一直采用的是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例如廠房多為鋅鐵皮房,占據的土地面積大,配套設施等不完善,而且隨著該區域的市政規劃的城鎮化發展,也成為了阻礙城市規劃的絆腳石。因此,進行園區的改造,必然面對人員密集、布局不規范、消防安全等隱患叢生的問題,而且園區的生產生活用房,在原有的粗放管理模式下,外觀簡陋和雜亂,利用當地政府給予的三舊改造政策,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進行了園區的重新規劃和建設,目標就是美化園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企業發展,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
2 園區的功能分區歷史和現狀
進行園區總體布局,必須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依照投資和功能需求,將園區的布局分為三大功能區域,首先位于園區西北部的辦公區域,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該區域的生產用房,包括了一個廠房,以及其他3個簡易的鋼結構廠房,這個區域的廠房占地面積較多,還包括了2~4層的住宅25座,皆為年代很久的建筑物,基本沒有娛樂場所。
3 園區規劃和建筑設計
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在各成員之間通過共生組合達到能量和廢水的逐級利用、基礎設施的共享交換等的基礎上,依據工業生態學原理和循環經濟理論,將上、中、下游產業集聚在一起而形成,優化相互間資源配置,仿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方式,,從而實現園區在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3.1通過與再生循環企業相連接,形成電子信息業的生態鏈。包括了電子材料及電子元器件生產、軟件及信息處理等,核心企業及其相關的合作型企業組成工業群落,群落間通過通訊產品和家用電器計算機及外部設備的連接,提高產品代謝質量,加強廢物代謝。
3.2在進行園區的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考慮土地的利用率,還要將園區的遠期規劃和今后的功能結合起來,做到布局合理,分區明晰,以便于改造的過程中針對各個功能區域的不同適用范圍進行分期的改造。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平面功能,靈活的布局整體的園區的布局,保證流線的清晰度。進行辦公和生活以及生產區域的外觀設計的時候,堅持簡潔適用的原則,將現代化企業和高新企業的外在形象加以表現,充分體現企業的文化氛圍和品牌感。
3.3生態工業園應該利用有利的城市回收體系,面對電子廢棄物這個當今世界廢棄物處理中的難題,將電子廢棄物加以組分分類,進行無害的資源化處理。進行布局的設計和配套的設計的時候,考慮了該園區位于村鎮的位置,由于現在所在的位置已經擁有了更多的可利用資源,包括社會資源和自然環境資源,而且整體的村鎮建設已經發展到了城鎮化建設的中期階段,因此,結合該區域的城鎮化建設,進行了分區的布局,本著疏密有致的原則,設立的休閑活動場地,將交通等設施進行了動態和靜態的管理,保證了廠區既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又擁有休閑娛樂和生活的情趣,經過改造后的廠區,擁有了行政中心、工業生產、員工生活和花園景觀等功能,規劃后的容積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充分將土地加以效益的提升,經過改造后的廠房布局合理規劃整齊,生產流線和對外運輸錯落有致,包含了廠房、倉庫員工生活區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等,經過對各個區域的合理布局,不僅擁有了生產用房,還為員工提供了娛樂場所等生活必須場所的配套、生態景觀的區域,將居住和工作環境加以改觀,員工的生活既舒適又愜意,體現現代工業園區的特點。
3.4由于園區內部的生產規模和種類繁多,因此在規劃進行了各種產業的園區規劃,包括精密儀器、文化創意、汽車零配件、建材行業等園區的規劃中,還規劃將人和貨物進行分流,既滿足物流的需求,又不影響運輸和人的活動的交叉,是需要合理地分流規劃的。將停車、裝卸和運輸的問題加以調整,合理布局位置,保證道路的方便和快捷,交通組織的完善,反復對規劃進行推敲,例如在廠區的出入口布設安全標識,在車行的出入口布置員工的人流出入口,還要在生活區域出入口布置機動車輛的出入口等。行政區域的布設,遵循三橫一環的布局,增設12米寬的道路,內設人行道和小車以及大貨車的路線,進行合理的分離,保證各個行車道和人行道互不干涉和較差。園區的周邊還要布局4~5米的消防通道,將消防的需求加以設計。在交通規劃中注意靜態規劃設計,設置的停車場完全能夠滿足停車的需求。
3.5進行環境的美化,需要按照特定的工藝,對建筑空間以及環境加以美學的重新認識和布局。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出發,體現出文化的以人為本的一面。對園區進行更新和規劃,綠化要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通過多層次的景觀設計整合園區的配套區域和生產區域的資源,利用生態景觀建設,保留園區中原有的一些LOGO,加入現代設計理念,營造富有升級的現代企業形象。美化的功能構成了多個景觀設計的布局,包括植物的搭配這些細枝末節都納入到設計的思考范疇。利用樹形美觀和有特色的樹種,將本地的經濟性植物予以選用,同時布置座椅、亭廊等休閑設施和小品,串聯起景區的步行道,增加水景,形成開放的架空層,將園區的綠化加以凸顯,為生態園區打造舒適環境。
3.6進行現代工業園區建設,低碳節能理念必不可少。工業建筑的節能體現在節能的方面很多,包括建設和開發中,對于資源的節約,對于園區建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對于低碳節能設計理念中的總體布局和形體組合以及平面布置的方面采用節能設計理念,同時結合地區的氣候特點和主導風向,利用空間資源對通風采光加以設計,從經濟和衛生的角度,規劃好環境的營造,縮小建筑體積,利用嶄新的工藝和材料,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在建筑的材料和色彩等方面選取環保的材料,進行主體的建設的時候,對于再利用的工藝要多多倡導,將建筑垃圾等進行循環利用,規劃用水,節約企業的運營成本。
4 結語
通過對工業園區的更新和建設,整體的園區形象以及景觀品質都得到了提升,三舊改造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改變了原有的粗放式經營管理和建設的情況,為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幫助,使得園區擁有了總體的布局、完善的功能和特有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 王世福,沈爽婷.從“三舊改造”到城市更新——廣州市成立城市更新局之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15,(3):22-27
[2] 盧丹梅.規劃:走向存量改造與舊區更新——“三舊”改造規劃思路探索[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6):43-48,71.
[3] 賴壽華,吳軍.速度與效益: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廣州“三舊”改造政策探討[J].規劃師,2013,29(5):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