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大學教學是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單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能力完善的重要目的,而作為高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英語是工具性學科之一,對學生的溝通、交流水平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同,英語是語言學科,課程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與學生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只有具備思辨能力的學生,將語言當作交流的媒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才能確保高效教學。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分析、辨別以及解釋說服的能力,不僅包括思維能力也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受到傳統思想的制約,教師對思辨能力的培養還缺乏正確的意識,而思辨能力培養這一長期任務經常中斷,無法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甚至會影響他們分析、判斷、推理能力的獲取。針對這樣的現象,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堅持創新,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加以培養,結合實際找到科學教學的模式,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 教學 思辨能力 培養模式構建
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教學改革深入實施,大學教育作為重點教學機構,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開放,和各地交流的頻繁,我國各大高校都對英語教學有了更高的重視。相較于其他課程,英語對學生的記憶力、語言閱讀能力、解說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單一的授課方式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標準,死板的教學方法只會降低教學的效率。思辨能力是英語教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學生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方向。然而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大學教師還把四六級考試看的非常重要,教學旨在對學生的英語答題技巧和單詞、詞匯的背誦進行教學,忽略了他們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的培養,忽略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教學改革的新背景,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轉變固有理念,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培養,依托課程開展高質量的教學。
一.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
據調查,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已經有了很高的重視度,并通過多種手段來完善教學。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不容樂觀。
1.教學方法生硬,對思辨能力培養認識不到位
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制約,我國大學英語在思辨能力上的認識還不夠科學,教學模式單一,結構不成體系,重復記憶和背誦的方法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讓學生機械式的做題,講解答題技巧,只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在遇到新題型的時候,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形成,思維就會出現“短路”。曾經狹隘的觀點是,大學英語的教與學就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和掌握,學生只是海綿式的、被動地吸收。誠然,信息常識的積累為思考打下了狼嚎的基礎,但若只是簡單地模仿,會嚴重束縛獨創性的思考;而一味的死讀書,還會影響學生理清教學的思路,不利于他們將英語的工具性特點體現出來,扼殺他們的質疑精神,學生的口語水平、寫作能力自然不高。
2.理性與感性協調的不好
學生大多缺乏理性的自我認識,部分教師的做法也欠妥當,導致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層面,并不能深入到問題的本質看待問題。而大部分學生也僅僅執著于對問題表象的認識,在感性方面的表現較多,當面對需要透過現象看待問題的本質以及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學生很難有理性的探究意識與探究思路,表現為說理淺顯、思維邏輯混亂,不能整體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進而不能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在英語問題的解決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3.忽略了學生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作為語言溝通的渠道和對話的途徑,如何養成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才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關鍵。但是,基于長期沿襲下來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無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同感較差,自身不愿意積極學習。另外,“灌輸教學”的模式和結構化特點,也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影響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二.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基于目前大學英語在思辨能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單一教學的問題,要實現創新教學,協調好學生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
1.增強師生對思辨能力的認識
思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師生之間的共同努力,光靠任何一方都無法真正實現有效教學,而要進一步完善教學,就必須堅持創新,增強師生對思辨能力的了解和認知。在課程講解和傳播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語言知識點的講解、背誦和記憶,更要增加教學的深層環節,把知識的傳播和思辨能力的訓練很好的結合,轉變人們的固化的教學模式。對此,學校要積極開展培訓,組織教師學習、研討和觀摩,對思辨能力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向學生傳授思辨能力對于他們發展的重要性,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師生應發現學習中的樂趣,自主養成培養思辨能力的習慣
如果沒有的興趣而強制地逼迫學生去學習的話,那無疑是失敗的教育行為,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真正的感覺到了樂趣,才會自主地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中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日常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組織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進行有目的的設問(1)Why not?(2)In what ways do you agree that?(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善于提問,通過有效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朝縱深引領,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樹立獨立思考的意識。也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的形式,比如社會最近發生的事件,身邊發生的事件,以及課文中的問題,選擇可辯論的、有爭議性的話題,在對話中的互動培養學生能清晰、透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聆聽對方的言論,以兼容的心態,進行良性的交流、溝通,來激發學生努力思考的熱情,展開發散思維,尋找事件和問題背后存在的背景,進行深層的分析,形成自己抽象概括的觀點,發表創新獨到的見解,讓他們體驗到課本和生活深處存在的樂趣。
3.創新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創新是學習的源泉,也是發展的動力,在大學英語對學生思辨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創新,通過多樣化的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可以通過問題的創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互評,激發學生思辨性意識。在突出多媒體技術優勢的同時,把握好技術特點和使用的關鍵信息,結合教學的內容將英語課程中涉及的文化、思想等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整合信息資源。與此同時,教學也可以擺脫傳統的思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引導他們對某一話題進行思考,廣泛的閱讀,組織專題研討會,允許對抗性觀點的存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自覺的發現自身的不足,通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習成為一個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在分析、解決問題時加強溝通合作,努力創新。
4.將感性知識與理性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思辨能力是思維辯證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獨立判斷的能力,是理性與感性思維辯證結合的方法。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多注重學生的感性體驗,教學表面化現象嚴重,忽略了課本中深層次的邏輯關系,教學的結構不嚴謹。要轉變這樣的情況,更好的做好思辨教學,就必須把握關鍵信息,找準教學重點,挖掘結構邏輯層次,通過對篇章遣詞造句的理解,在搞好基礎教學和理論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明白英語的課程重點,以有效的方法完善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伴隨著人才競爭的愈演愈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便成為實現創新型培養目標中的重要舉措。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學生的參與度較低,無法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而教學活動也不夠新穎。大學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創新教學方法,以激發出學生的思辨欲,有利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問題。另外,在課程安排與設置中也要統籌教學的系統化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閱讀范圍,接觸多維度的思想,營造課堂氣氛,依托課程內容,掌握思維邏輯,加強自主學習,培養出真正具備較好思辨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予軍.應用型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路徑研究——基于“3C”模式的《高級英語》教學改革[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4,06:53-58.
[2]韓菲,蘇曼,郭曉暹.WebQuest模式下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研究——以大學英語課堂辯論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40:50-51.
(作者介紹:李俊,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及英語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