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燾
1 選配煤中心工會管理現狀綜述
面對急轉直下的煤炭市場形勢,神華寧煤集團公司統籌部署,加速改革,積極應對“嚴寒”時期。為進一步推進專業化、集約化管理,優化管理機構,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集團公司決定于2016年2月24日,大力整合寧東洗煤廠與大武口洗煤廠,正式組建選配煤中心,充分發揮煤炭洗選加工環節的提質增效作用,期望借助新平臺的構建,實現洗選資源高效配置最大化。
煤炭企業工會植根基層,直面職工,處在改革、發展、維權和協調勞動關系的第一線,同職工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 ]進入改革新階段后,工會在煤炭企業單位組織中的潤滑及協調作用更加突出。而選配煤中心工會的整合成立,不僅要在短時間內協調配合,加快推進機構精簡和人員優化,更要確保中心運營后期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穩定運行,只有加大創新實踐,努力開展精益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實現降本增效,助力集團公司爬坎轉型。
改革新形勢下的選配煤中心工會組織機構在優化整合基礎上內容設置更加多元,職能配置更為豐富,服務要點更“精、細、準”。
2 選配煤中心工會管理創新體系分析
2.1 以創新思想觀念為先導
嚴峻的煤炭銷售形勢推動煤炭企業工會從吹拉彈唱的活動中心轉變為協調經營管理、維護安全生產的重要樞紐。面對由持續低迷的煤炭價格走勢而引發的職工權益銳減、人員流失、作業情緒萎靡、維權事件頻發等現實情況,選配煤中心工會以“結合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宗旨,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新問題,努力向學習型、維權型、安全生產型轉變,不斷推進制度、管理、方法創新,并用創造性思維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活動,腳踏實地服務煤礦,服務職工。
為了完成集團公司全年減虧增盈中心任務,選配煤中心工會以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為主旨,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將修舊利廢作為節支降耗的重要手段,利用班前時間,組織職工開展“助企業渡難關”討論以期職工明晰劣勢處境,進而提升“崗位創新精打細算”的節約創效意識;此外,工會還制定、完善了《修舊利廢管理辦法》,規范廢舊物資的回收、修復等程序,堅持“能修復的決不報廢,能復用的決不新投入,能自修的決不外委”的原則,細分修舊利廢內容范圍,嚴把修舊利廢程序[ ];與此同時,工會設各分廠開展廢舊物品修復再利用工作,以及修舊利廢競賽活動,并對生產材料、物資計劃的采購、發放管理、回收復用環節進行跟蹤檢查、登記建賬,加強重點管控物資動態管理,確保資金實用,減少備用和閑置物資存量。
2.2 以新媒體技術為平臺
信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催生全媒體時代強勢到來,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內刊、電視播報等傳統媒體,而是通過網站、APP、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來接受信息,參與互動。選配煤中心早在整合之前,就積極利用新媒體社交作用,搭建工會宣傳平臺,發揮“互聯網+”在工會工作中的優勢,增添服務新鮮感,強化職工高質高效體驗感。
為更好的服務職工,選配煤中心工會選擇了載體多元多級傳播的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參與服務的重要窗口。大武口洗煤廠早在2014年就以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建立了大武口洗煤廠黨風廉政教育平臺——大洗清風,并圍繞黨群工作、廉政教育開啟相關信息推送,將黨務信息傳送于各黨員“股掌之間”,方便黨員相互交流,及時了解動態;另外,大武口洗煤廠工會還組知各車間學習公眾號相關知識,洗選車間不僅開通車間內部事宜交流平臺,還分群組建立微信小組,加強業務技術溝通,增進職工親密交談。
2.3 以班組建設新模式為支撐
選配煤中心結合寧東與大武口洗煤廠實際發展情況,系統總結了兩者班組建設的經驗做法,形成了切合集團發展潮流且自主特色明顯的“四五六”班組管理新模式,并借助其定位精準、管控到位、體系全面、媒介多元等優勢,推動班組實現運營、管理、創新的效能最大化。
確立“四個定位”主要從班組安全、班組工作、班組學習、班組活動四個模塊入手,首先,將安全定位于“危機零出現”確保安全生產與管理并架運行;其次,班組工作定位要以強化安全、完成任務、保質保量、確保進度、創造績效、獎懲分明為班組建設工作基石;另外,學習和活動定位則是圍繞服務職工而全面展開,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廣泛開展各項活動、競賽,讓員工學于工作,樂于生活。
與此同時,選配煤中心為了應對新經濟形勢下的企業改革,通過不斷創新工會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努力打造涵蓋學習型、安全型、管理型、創新型、和諧型在內的“五型”班組,全方面多層次的完善了班組機制,創新并強化了班組管理,極大提升了職工素質,更加豐富了員工生活。仍需說明的是,班組建設的統籌規劃還離不開“六大”保障體系的構建,只有全面構建班組建設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培訓保障、文化保障、評價保障,建立健全班組管理制度,推進班組“四化”建設,突出內外學習、現場管控、技術革新,落實雙輪驅動責任機制,選拔培養儲備人才,堅持文化領航,才能實現班組建設高效管控。
2.4 以服務職工新需求為原則
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實際開展,要以服務職工真實需求為原則,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無為”。根據筆者實地調研發現:面對銷量下滑的不利行情,煤礦職工均出現由福利待遇銳減,進而引發學習勢頭低迷,生活入不敷出以致維權尋求保障等不良現象發生。
2.5 以創新應用轉化為成果
創新,是企業進步之魂,而創新應用轉化成果則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是實現員工與企業共贏發展的重要途徑。選配煤中心面對當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中心工會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推動全中心挖潛增效目標實現,發揮勞模先進示范引領作用,努力搭建勞模先進創新平臺,大力開展以“三新十小”為主要內容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合理化建議征集,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三比一提高”活動,完成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實踐成果的不斷轉化,為工會管理創新體系坐實成效基礎。
3 選配煤中心工會管理創新體系面臨的挑戰
隨著現實問題不斷涌現,選配煤中心工會管理創新體系也會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中心工會組織對自身不斷優化與完善。本部分將針對調研時所發現的問題,加以整理分析,得出選配煤中心管理創新體系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點:
3.1 企業員工要求維權保障不斷增多,工會履職難度加大
企業職工現階段最為直接的需求之一就是希望工會現實而卓有成效的提高經濟收入,在企業利潤分配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是現階段職工并不滿足于經濟收入的提高,希望企業能從更多人性的方面比如婚嫁、娛樂、個人發展等進行關懷。企業的本質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導致企業工會處在一種多方協調和溝通的地位,經濟問題較為敏感,人文關懷同樣需要投入。過分強調職工利益,企業行政管理需要更多權衡;而且職工利益訴求方面較多,不能形成絕大多數,職工群眾多有異議,從而導致煤礦企業工會組織工作在履行職責的時候難度加大。
3.2 新媒體運營平臺渠道狹窄內容單一,銳減服務影響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引領生活智能化的同時也為工會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渠道,而選配煤中心的新媒體平臺僅以微信公眾訂閱號為線上溝通職工的主要渠道,直接銳減了服務的影響力。其內容制作推送相比于神華神東洗選中心微官網,存在策劃文案單一、圖文制作落伍、缺乏形式變換等弊病,不利于提升職工關注積極性,長此以往,以新媒體技術為平臺的工會創新管理體系將回歸固守陳舊的傳統模樣。
參考文獻
[1]胡萌,蔣洪臣.新時期煤炭企業工會建設的創新[J].青春歲月.2013(12):447.
[2] 神華寧煤集團選配煤中心巧做修舊利廢“文章”創效益.[DB/OC].2016.04.15.中國煤炭新聞網.http://www.cwestc.com/newshtml/2016-4-15/4081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