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袁枚在詩歌創作時高舉“性靈”的大旗,并以之為基礎形成性靈派。他的詩歌創作無不透露著自由、靈動之氣,同時也透露著美學傾向,不論是寫作的對象、內容還是思想內涵方面,都透漏出美的氣息。
關鍵詞:袁枚;性情;自由;平等;創新
作者簡介:高燕(1993-),女,漢族,山東省青州市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01
生性灑脫的袁枚獨樹一幟,高舉“性靈”的大旗,提倡詩歌創作要“以情賦詩”,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袁枚在此時強調的“性”大致與性情相等,是關注詩人自身,關注自我情感的表達。正是這種解放人性、追求自由才使得袁枚的詩歌沒有被束縛,自然帶有美學傾向。
關于什么是美學這個問題,現在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在本文中所講的美學是指能夠打動人的、觸動人心弦的感情,不論是客觀事物還是主觀情感,凡是能引起情感上共鳴的,姑且定之為美學的范圍。
一、性情之美
袁枚的詩歌創作一直都是以“性情之外本無詩”為宗旨。這里所說的性情是指詩人情感的自由抒發。袁枚強調的性情,是一種感于內而顯于外的情感,是一種真實情感的迸發。他強調的性情必須為“真”,只有客觀事物觸動了詩人的情感,讓詩人心中起了漣漪,引發了詩人的真實情感,詩人才能創作出打動自己,從而打動他人的富有美的作品。只有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吐露出來,現于文中,才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正如袁枚自己曾說的與漪香夫人一樣,并沒有刻意告知,但是雙方就像約定好了一樣,拿出對方的作品相互品鑒,雖然相隔數千里,卻能不謀而合。兩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能夠隨性情而動,不阿諛奉承,故意諂媚,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大抵就是說的這樣吧。
二、自由之美
生性自由的袁枚對考據可謂是深惡痛絕,“考據家不可與論詩”便是他的態度。因此他提出“性靈”與之抗衡,所謂的“靈”就是靈動、靈脫、自由之意。
他倡導的自由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詩歌創作的格式上不拘泥于格律用典,而是要能表達出真實情感,即使是口語、俚語也無妨。“詩在骨不再格”就是這個道理。更為重要的一面是他在精神上追求自由。他自己就多次說過自己好色、愛風流,“人不風流空富貴”,“人不風流枉少年”,如果不能快活自由,即使腰纏萬貫、正值年輕又有什么價值呢。他的自由還體現在他的疏狂上,他不僅強調自由精神,還努力踐行這一精神,在晚年時招收大量女弟子,與她們一同作詩唱和,超越了世俗的眼光,隨心而動,由己而為,甚是自由。
三、平等之美
袁枚對女性能有一種平等的態度,比如他在看待君王因為女色而誤國這一現象時,認為不僅僅是因為女子美貌,而是君主自己立場不堅定,沒有為國為民的心,所以才會被女色迷惑。而且他在《隨園詩話》中有許多是記載女子的文章,從中足以看出他對有才華的女子的敬佩之情。而且,他的性靈派中就有許多杰出的女詩人,比如席佩蘭、孫云鳳等等。袁枚雖然生性自由灑脫,甚至有些狂放不羈,但是對待寫詩還是十分謹慎細致的。在他看來,詩作只有抒情與不抒情之分,絕無男女之別,這樣一個自傲自負之人卻能充分尊重女性,足以見到他思想的進步性。
四、自信之美
他作詩時不顧別人的眼光,一心一意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且形成影響甚大的性靈派,足以看出他內心的強大與堅定,看出他的自信。他不僅在創作思想上有著明確的追求,在具體創作時也有著明確的要求。他強調作詩時要“存其是而去其非”,他豁達的性格使他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求真的個性,而此處說的“真”是就他個人而言的,所以他所持之“真”未必會得到別人的認同。他寫作時除了抒發個人情感之外,便是尋找知音,袁枚將個人之“真”置于詩作之中,便是認為必定有人懂自己,如此堅定而又有信心。再比如,他認為寫詩本就是難事,需要反復琢磨修改,但有時也是“一字千金”,非其字不可,斷不可改動。他強調“天機一到”不論是什么情況均不可修改,那便是認定自己所用之字是最為恰當的,不容許自己或他人修改,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創作十分有信心,不容改動。在考據復古的浪潮中,他能獨樹一幟,并怡然自得,收放自如,足以見識到他的過人之處,在時代的大潮中,能堅定自己的主張并始終為之奮斗,也足以見到他內心的強大與自信、自負的一面。
五、創新之美
他的創新之處,首先就在于他能夠“不襲窠臼,獨樹一幟”。在復古的熱潮中,仍然能夠保持赤子之心,獨抒性靈,特立獨行,為乾嘉詩壇注入一股清風。但是他并不是不學習古人,而是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創造性地批判繼承,要辨別什么是“精華”,什么是“糟粕”,取舍自如。將好的發揚光大,而不是一味地抄襲。他強烈反對抄襲,認為如果人人抄襲,那么詩歌永遠得不到發展。他強調的創新又不是“故做艱澀”,而是情之所至,水到渠成。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不同,感受、性情自然不同,如果每個人都依性情而創作,便不會有雷同。哪怕是用樸素自然的話語,只要感情真摯,便可打動人心。
六、結語
袁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至情、自由、狂放的詩人形象,他高潔的品格、狂狷的傲氣、真摯的深情、自由的靈魂無不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袁枚與同時期國外作家的比較值得進一步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袁枚著:《隨園詩話》,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
[2]石玲著:《袁枚詩論》,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3]朱光潛著:《朱光潛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