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凱
以習近平重要教育論述指導江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葛道凱
習近平重要教育論述;江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編者按2017年7月4日,江蘇省教育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以“習近平重要教育論述與江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為主題開展學習交流,這是“習近平重要教育論述與江蘇教育現代化”系列學習座談會的第二場。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葛道凱主持會議并講話。在寧廳領導,廳各處室、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學習座談會,來自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校長和管理部門負責人共8位特邀嘉賓作專題發言,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教育論述的心得體會和自身工作實際,暢談了對江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全局出發,高度重視職業教育。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人才保障”。我們要深刻體會習總書記所明確的職業教育戰略地位,認真思考謀劃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一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職業教育應該是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感受最直接最強烈、“嗅覺”最敏銳、反應最快的一類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也要從經濟社會發展中汲取營養,否則會失去根基。經濟社會發展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同時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要求。我們要瞄準國家和省的經濟社會未來發展趨勢,以開放思維和開闊視野,緊扣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目標,從調整專業結構、深化產教融合、改革辦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進一步找準職業教育定位,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職業教育必須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社會公共服務等相適應,統籌規劃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層次和布局。切實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現代職教體系中的基礎作用,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優化高等教育結構中的重要作用,發展應用技術型本科和專業碩士,培養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為有不同需求的群體提供靈活多樣、更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會。
三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實施。要真抓實干,強化標準引領,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特色、實力強的骨干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和專業群;深化專業設置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與生產實踐緊密對接;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等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習總書記一直強調,“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為“人人出彩”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方面,職業教育要為貧困生、學困生等謀出路,實現精準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還要關注下崗工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培訓,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職業教育要構建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教體系,完善繼續教育的服務資源和服務機制,主動參與企業職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面向社區開放服務設施和數字化教育資源,積極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此外,職業教育還要喚醒學生的成長意識和發展意識,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堅持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和發展前途樹立信心,并以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為基礎,在文化課和專業課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一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職業教育雖以就業為導向,但更重要的是為學生長遠的職業生涯考慮,為他們的就業、擇業、終身發展打好綜合素質基礎。要持續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生涯教育,培養其社會責任感,把學習綜合知識、提升技能與培養職業精神融合起來,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是堅持學以致用。習總書記提出,職業教育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職業院校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課程結構,突出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職業教育要把培養勞動者的良好品質和培養技術技能有機結合起來。要創新德育理念,豐富內容和載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要引導學生樹立“做什么像什么”“干一行精一行”的信念,培養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適應環境、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習總書記有關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總書記職業教育思想上來,切實增強辦好職業教育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本文為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葛道凱在學習會上的講話摘要。)
發言鏈接
周稽裘(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習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系列重要講話是一座豐富的思想寶庫。我就習總書記關于勞動偉大、光榮的價值觀引領我國職業教育打造“人人出彩”的命運共同體的論述,談兩點學習體會。第一,職業勞動的價值認同,是全體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景。習總書記的系列論述既積極引導了社會輿論,又推動了社會分配制度的改革,再加上中國經濟新常態在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下脫虛務實、回歸實體經濟的發展實踐,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的方向性、道路性前景。第二,“人人出彩”的轉型發展理念,開拓了職業教育的現代境界。“人人出彩”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人人有學上的教育,更是人人有適合的教育,這就使教育公平從形式走向了實質。“人人出彩”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是一個現代的發展目標,也是一個現代的發展過程,與這個過程相伴隨的則是職業教育的一種制度性變革過程。要實現這個轉型發展:其一,對教育內部而言,堅持以人民的發展需求為中心,統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企業教育、繼續教育,不拘一格地提供多樣化、多形式的教育供給;其二,面向全國和全省發展戰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跳出教育看教育,以國家的全局問題為導向,組織教育服務工程,倒逼改革,加快教育供給側結構調整。
王乃國(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校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體現了教育的本質,體現了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職業教育發展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要突出關注人的發展,要避免重工具功能,輕育人功能;要避免重顯性能力,輕隱性能力;要避免重“流水式”培養,輕個性化培養。職業教育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要“上下共同努力”:一是積極倡導“適合的教育”,在職業學校自身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的基礎上,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和家長選擇適合的教育,各級政府要通過制度設計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二是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以滿足學生接受適合教育的愿望。三是要重構職業學校評價體系,更多地關注學校在“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上所做的探索與努力。

吉文林(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第一,深刻領會習總書記“三農”工作新要求,牢記農業高職院校的使命。農業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以農業專業建設為核心,突出培養農業應用技術類創新團隊,設置適應農業新產業、新技術急需的新專業,促進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教育相銜接相貫通,全面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第二,切實把好面向“三農”的辦學方向,構建全方位服務“三農”的辦學體系。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按照現代農牧業技術技能要求,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提升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構建了“雙元一體化”、產教創“三位一體”和“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機遇,全力打造全國農業高職品牌。第三,著力培養“三農”創新創業人才,傾情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一是健全創新創業機制,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三是抓好創新創業教育,四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王虹(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一帶一路”戰略給職業教育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新機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人才需求、交流平臺、展示舞臺;新挑戰表現為“三個不足”,即經驗不足、底氣不足、抗風險能力不足。因此,要在創新中強化江蘇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能力。一要樹立“三個面向”的職業教育新理念,面向人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二要建立“政府引導,校企聯盟”的“走出去”新機制,政府發揮引導作用,行業發揮指導作用,學校和企業深度融合;三要探索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新模式,如校校之間采取“橋梁式”合作模式、探索校企校“集成式”合作模式。對江蘇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三點建議:第一,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江蘇職業教育成果展和江蘇職業教育發展大會,大力宣傳和展示“茉莉花留學項目”等江蘇職業教育的發展成果,增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吸引力。第二,選擇若干高水平職業院校聯合成立“江蘇國際職業教育學院”,集成相關院校優質資源,共同服務沿線國家和中方“走出去”企業。第三,遴選文化交流項目,促進江蘇職業院校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院校間的人文交流,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
周俊(全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師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從整體來看,目前師資隊伍仍然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將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相對穩定、充滿活力作為我們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戰略目標。同時,習總書記立足于戰略全局,從兩個層面提出了師資隊伍的建設路徑:一是激勵教師自我發展,鼓勵教師“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著眼于全社會的共同推進,他呼吁讓“教師成為社會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職業”,這將成為各級政府教育政策的落腳點。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著眼于現有師資素質的提升,而且還要及時補充新鮮血液。比如習總書記在2013年教師節時提出要“研究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當教師”。這些論述不僅為新時期師資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而且系統地建構了師資隊伍建設的理論體系。我們必須依據習總書記的系列論述,從目標、動力、環境、來源四個方面整體建設好師資隊伍。一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做好師資隊伍建設的質量提升工作;另一方面依據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建構能夠有效吸納具有生產經驗和“雙師”素質的企業人員到職業院校任教的良性工作機制,做好師資隊伍建設的數量拓展工作。
袁洪志(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質量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圍繞質量和質量強國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指針。職業教育的質量可從三個維度來評價:一是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體現適應性;二是看職業教育是否能立足于學生的成長成才,解決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現實問題,體現發展性;三是看職業教育是否能提供特色鮮明、多種類型的服務,體現多樣性。提升質量是江蘇職教創新發展、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第二,落實“管辦評”分離,完善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管辦評”分離是教育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教育秩序的制度安排,是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體現。職業教育實施“管辦評”分離,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內部和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學校內部有常態化的主動“診改”和抽樣復核,定期接受外部第三方評價評估,內外相輔相成,共同實現職業教育的質量保障。第三,認真履行質量保證主體責任,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發展的能力。創新離不開應用技術研發和創新,富民離不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產業中的貢獻,職業院校在推進江蘇“兩聚一高”實踐中大有可為。服務國家和省的發展戰略,職業院校必須提升內部治理水平,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來。
潘東標(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在習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論述和指示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匯聚各方力量形成職業教育的發展合力。南京市近年來一直積極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中的主導作用,深化體制改革,形成發展合力。為了更好地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重要戰略部署,實施職業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市屬高校轉型發展,專科院校全面達標,中職學校提升發展,技工學校規范提優。市委市政府強勢構建外聘教師引進的便捷通道問題,按照核編到校、自主聘用、崗位管理和經費核撥四原則聘用專業技術人員等任教,財政予以經費保障,從而形成專業教師團隊科學合理的專兼結構和知識能力結構。為了更好地形成職業教育的發展合力,我們還發起成立了“南京職業教育政產學研聯盟(集團)”,架設政府、行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職業學校六方合作橋梁。
劉克勇(江蘇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教育論述,對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立場,堅定構建江蘇特色現代職教體系的信心。首先,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保證人人接受平等教育的需要。其次,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育的需要。第二,堅持服務全局的發展觀點,把握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方向。一是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三是服務大局、強化統籌。第三,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方法,有序推進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一要筑牢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二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三要因類施策、因材施教。江蘇作為職業教育的大省、強省,如何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指南,做好具有江蘇特色現代職教體系的建構、完善工作,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課題,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新使命。
G710
C
1005-6009(2017)52-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