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坤錕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許多企業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都必須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管理會計的運用和人才培養恰好能夠滿足企業的這一需要,然而,在我國管理會計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其的研究也偏少,更談不上廣泛使用,加上高校大量培養的還是傳統的財務會計人才,所以導致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處于停滯狀態,為此,本文將重點分析管理會計在我國的運用情況,并提出發展和完善的相關建議,希望能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 現狀 發展 建議
管理會計是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會計分支,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成本控制、管理的優化來達到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提高經濟效率的目標。管理會計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具有不同的研究重點和不同的研究方法,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重點關注企業成本的計量,力求做到準確、可靠;第二階段,重點關注企業成本的相關性,研究不同目的需求下對成本信息的要求;第三階段,重點關注企業成本分析對于決策的影響,重視成本管理的戰略意義;第四階段,重點關注企業成本的行為面,強調如何對不同的決策層進行有效的考核以及激勵。
因此,我們研究管理會計的現狀、發展,要從歷史唯物的角度出發,認真分析它的各個發展階段,同時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管理會計研究重點的變化及未來管理會計發展的趨勢,希望從中得出有益于管理會計實務及管理會計研究的啟示。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管理會計的核心,所以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一、當前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現狀
管理會計是隨著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產生的,在國外的大中型企業中得到廣泛的重視和運用,但在我國它的關注度遠遠不及財務會計,因此發展相對滯后,并且在實務當中也遇到了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缺乏規范、完整的理論體系
管理會計從國外產生,這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才引進到國內,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務層面,管理會計都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時間的短暫、國情等原因,管理會計在理論研究方面、研究技術方面及實踐運用方面都存在較大的不足,因此,沒有形成規范統一的理論體系。
國內外學者側重于從方法層面對管理會計進行研究,從而忽略了理論層面的研究,同時往往側重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少從整體層面分析;但是任何一個學科的獨立存在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統一規范的理論體系,體系就是基石。由于管理會計在國外也缺乏理論層面的研究,而我國管理會計理論又處于向國外學習、引進的階段,而且缺乏實際應用經驗,因此,導致我們照搬別人的理論多、獨創性少,專項分析多、理論體系分析少,使得我國在管理會計研究方面難有較大的突破。
(二)在學術層面、實踐層面得不到重視
我國學術界對于會計理論的研究仍然側重于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還是停留在企業成本核算、成本預測、績效考核等方面,沒有新的進展;同時,管理會計從引進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在我國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企業管理層對管理會計缺乏認識,財務主管只看重傳統的財務會計功能;第二,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缺乏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有的甚至沒有管理會計這一概念;第三,管理會計的成本核算、預測分析、決策分析、激勵等方法在企業經營中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從總體上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并沒有得到重視。
(三)我國管理體制的限制
過去我國政府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具有重要、直接的影響,國家稅收、行政等政策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會計方針,因此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環境與國外具有一定的差別,同時,因為我國的管理會計理論大多從國外引進,所以管理會計難以與我國的國情相適應,從而對其的推廣應用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四)管理會計人才的短缺
我國大部分會計從業人員都是財務會計人員,只有少部分的管理會計人員;高校每年培養的會計人才也是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方面的人才,使得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的嚴重缺乏,傳統會計人員的工作依舊是記錄企業財富的創造,但未來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記錄財富創造的會計人員,還需要具備經營管理知識的為企業創造財富的會計人員,目前管理會計人才還遠遠不能滿足未來企業發展的需要,會計人員的結構必將發生改變。
二、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方向
(一)管理會計和信息經濟學的結合
管理會計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與信息經濟學天然的聯系,它們在研究范圍、研究方法方面具有較高的一致性,管理會計信息的研究完全可以參照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自身發展水平。
(二)目標的多元化和指標的多樣化
隨著經濟轉型發展,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產品研發等管理問題,使其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要求現代管理會計在行為科學基礎上形成的兩大基礎框架必須發生變化,即在“決策會計”和“執行會計”方面必須做出新的發展變化。在“決策會計”方面,企業的決策要從單一目標,向多元目標轉化;同時,決策的原則,要從最優原則向合意性原則轉變,決策會計務必要使得企業的決策目標多樣化,協調好企業的橫向和縱向目標,得出適合企業的最優解。
在執行會計方面,企業決策實施的過程中,要通過對比分析,研究不同的激勵方法效果的大小,得出適合企業的“激勵一貢獻”之間的最優關系,采取最佳的激勵政策。同時,在績效的考核、監管等方面采用多樣化的指標體系,從而使得整個企業在同一目標方針指導下,充分發揮整體的優越性。
(三)績效考核方法的多樣化
從杜邦分析方法誕生以來,它就成為了企業衡量財務狀況的重要方法,其中的投資回報率指標是引導企業投資、籌資、利潤分配的重要工具,甚至把它看成是績效優良的代名詞。但是從績效考核角度看,杜邦分析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放映企業的真是狀況,主要體現在:1.過于重視企業的短期業績,可能造成公司決策過于短視,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2.杜邦分析法只能對過去的經營成果進行分析,卻不能夠分析供應商、員工、客戶、技術創造等對企業的影響情況;3.對企業的無形資產不能進行有效估值;因此,未來管理會計的發展,必須要將杜邦分析方法和客戶滿意度、產品質量控制、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等信息相結合,使企業績效考核的方法更加多樣化。
三、未來管理會計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要和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相適應,以提高經濟效率為目標,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投資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包括與企業經管活動相關的計劃、預算、評估和控制等信息,與企業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有關的信息,與企業內、外部投資者決策相關的信息,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二)加強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交流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會促進理論的發展,管理會計的發展也不例外,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脫離是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要加強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交流,學術界可以對實務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把國外的管理會計理論運用到我國實際當中,并從中得出符合我國實際的管理會計理論。實務界可以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學術界交流,找出科學的解決方案,并把這個新的理論方法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更好的指導企業的經營管理。
(三)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會計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財務會計人員,因此,高等院校應該轉變培養方向,重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制定科學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對管理會計的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進而為管理會計的發展培養一批具有“綜合性通用型”的人才,從而推進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四)加強管理會計的宣傳和繼續教育工作
通過加強管理會計的宣傳和教育,使得更多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能夠認識到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掌握管理會計的相關理論,并自覺的把它運用到企業計劃的制定、成本的核算、成本控制等實踐工作當中,使得管理會計理論得到切實、廣泛的運用,發揮它的作用。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化,管理會計必然會得到更多的重視,通過學術界和實務界的共同努力,它的理論和方法必將得到改善,相信未來管理會計在我國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