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乾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品支出占一名公民收入的比例是顯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我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只顧提升收入盲目積累財富,忽略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國民身體健康等切身的利益。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已經發展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近幾年網絡的快速普及,網絡購物也走進了千家萬戶。自然網絡銷售食品也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網購食品以它便捷的方式受到消費者青睞,但隨之而來的由于它的虛擬性產生的不確定因素,買家和賣家不直接接觸,供貨渠道真實性,消費者不得而知,至于食品安全就更難得知了。2015年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出臺。被稱為“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通過,網購食品納入監管范圍成為亮點之一。
關鍵詞:《新食品安全法》網購 存在問題 監管 維權
一、網購中的產生的幾個具體問題
網絡購物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自然網絡銷售食品也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新食品安全法》就追責有問題的銷售產品規定:第六十二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后,有權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追償。
雖然這其中很多規定顯示出我國立法方面的進步,成果喜人,但是在實踐應用環節真的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嗎?問題包括:市場準入管理方面,第三方平臺監管方面,消費者維權方面,執法部門執法對不法銷售者追責幾方面。
二、市場準入管理及第三方平臺監管方面
食品的網絡銷售模式一般是由第三方網絡公司提供平臺,為銷售經營者與消費者搭建橋梁如:C2C是consumer to consumer就是個人對個人的,淘寶網的小商家就是這樣。另種B2C是business to consumer是商家對個人,這個就很多了天貓、我買網、京東等等都是。
平臺對于商家的準入,往往只作形式審查,即通過商家申請,提交一些相關信息,預收保證金等程序就準予在自己的平臺上開設網店,而對經營者身份真實與否、健康與否、經營的范圍、食品生產渠道、食品安全證明等都不予仔細核查。當然這是因為平臺為增加商家數量收取更多資全,更快的為公司牟利等原因導致的。這便導致了無照經營現象充斥于網購市場,行政登記更難以保障。所有的環節都為網絡商家打開方便之門的平臺。為之后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種下了毒果,為商家的侵權行為埋下了伏筆。又由于經營主體的虛擬性,商品登記的真實與否全由經營者說了算,對于經營者信息的掌握不全面,是消費者知之甚少,一開始就處于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加之違法經營者投入較小,在經營過程中的不自律,其利用假IP地址輕易躲避追蹤,用假信息逃避追責,直接導致了違法成本低,不法行為隱藏在網絡之中不停為所欲為。消費者無力追責而放棄維權。
而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市場準入的標準做出一個詳細的界定,當然這很困難尤其面對剛剛興起的事物。法律有它固有的滯后性,但現在以我國對食品安全的足夠重視,這些問題很快就能夠得到解決。
三、對不法消費者追責與消費者維權方面
關于懲罰性賠償的數額規定也顯示出對違法經營者懲處力度不足。其中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將懲罰性賠償三倍賠償。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可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向經營者或生產者要求支付價款三十倍的賠償金。當然是以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額的三倍、三十倍賠償。相較于般法的特別法來說更加嚴厲也更凸顯了保護的力度。但是對于動機不純甚至惡意的經營者的欺詐行為來說,還是尚顯不足的。越是普通的食品,越是與生活中常用的。受眾也是最多的,對于經營這些小標的額網購食品的違法者來說,即使是三十倍的價格懲罰性賠償是也很難真正起到懲罰性的作用。
從新修法條來看如果第三方平臺不能提供銷售方有效聯系方式的,平臺提供賠償責任,但可以向銷售者追償。雖然有規定在遇到糾紛時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先行賠付,往往內部規定多,消費者一般很難輕松獲取賠償。而且有很大幾率出現第三方平臺履行了賠償責任,卻找不到銷售者,自認倒霉的同時,違法者又改名換姓“重”裝上陣了。侵權發生了,罰也罰了卻治標不治本,個案可能獲得賠償,但對不特定的消費者的侵權風險絲毫沒有下降。違法成本低和訴訟成本高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是根源問題。而且預防勝于重懲,嚴治不如善治。合理監管下的網購勝于一味的關停。
消費者維權方面,消費者維權消耗大量時間、精力,從而難以維權,訴訟成本居高不下。訴訟過程中,由于我國采取的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消費者作為原告起訴時舉證責任自然地就落在了消費者的身上。而恰恰是這樣,網購之中所有合同均為電子信息對外體現,取證難度大大增加。并且證據保存不易,加之信息的真實程度難以確定,給法官和雙方質證帶來了許多難度。此時就可能需要鑒定人來進行鑒定,訴訟時間大大延長,所以許多消費者選擇放棄訴訟忍氣吞聲,自認倒霉。以訴訟來保證公平正義的目的就難以實現,讓不法經營者更加肆無忌憚。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攀升,網絡購物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但也造成的許多困擾,只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網絡購物,尤其是網購食品才能真正發揮優勢。《新食品安全法》把網購食品納入監管范圍表明了立法者的決心,但具體如何實施,在司法實踐中如何操作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是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