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萍
摘 要: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歸根究底,原因有很多,城鄉差距導致的留守兒童現象是造成教學質量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農村留守兒童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關注的。結合當下農村留守兒童的語文教學現狀,淺談幾點關愛留守兒童的情感教學策略,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灑下的一片陽光,優化農村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留守兒童;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幾乎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走出校園后,有些難填溫飽,有些心靈孤獨,為導致小學生走上道德和法律的邊緣埋下了安全隱患,為了盡量避免留守兒童誤入歧途,語文教師應當在實踐教學中恰當運用溫暖教育,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修養,促使他們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留守兒童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勞動力開始涌入城市,而留下來的便是著實令人擔憂的留守兒童。缺失家庭溫暖的他們,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因此,他們的內心多半是孤獨和恐懼的,留守兒童由于在生活中享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在學校發生的任何事不能及時地找到父母進行情感傾訴,逐漸產生棄學、厭學的心理,如此則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語文教師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因此,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著實令人擔憂,留守兒童問題亟待解決。
二、點亮語文教學明燈,照耀農村留守兒童
(一)立足語文教材,融洽師生關系
為了能夠走進小學生的內心世界,首先我們語文教師要懂得如何和這些留守兒童交朋友,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自己是朋友的關系,而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課堂主導者。因此,融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當為實施農村語文教學的基礎,若要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可以積極從語文教材中找尋突破點,以課堂教學的內容,溫暖農村的留守兒童,為小學生照亮人生的道路,使其向著陽光、快樂的方向茁壯成長,將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珍珠鳥》一課時,通過學習這一課,我們可以很好地引申出一個道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因為小學生通過閱讀已經看到了作者馮驥才和珍珠鳥通過信賴架起的一座情感的橋梁,人與動物之間可以如此,那么人與人之間更加可以,只要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信任,那么也可以構建起情感溝通的紐帶,有效融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走進農村留守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積極聯系留守兒童父母
如今的農村英語課堂,學習英語知識的學生逐漸在消失,或者對學習缺乏興趣,或者因為分擔家庭壓力,由此而導致的就是校方對于教學師資力量的配置也降低了。這些都給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解鈴還需系鈴人?!币虼?,我們要積極聯系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結合留守兒童父母的力量,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教學模式,如果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家長和學生能夠一起完成,便可以給予這些幼小的心靈最大的慰藉。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語文教師可以深入學生家庭內部,采用做家訪的形式,從臨時監護人處得到留守兒童父母的聯系方式,盡管他們遠在另一個城市,但是對于子女的教育義務他們也應當盡一份力,從而助力留守兒童,在“陽光”的照耀下快樂地成長。
(三)發動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
通過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可以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和國家對自己的幫助和關心,這也是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夠最大限度地促使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激發小學生將來報效國家,回饋社會的主動性。故而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積極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讓社會愛心人士奉獻自己的愛心,語文教師也可以用相機拍農村留守兒童讓人心酸的學習場景,捕捉其觸動心靈的畫面,發給社會相關部門,如社會基本生活保障部門或者社會公益救助站等,呼吁社會的關注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概言之,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問題不容忽視,對待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對此高度重視起來,積極探尋有效的解決策略,比如,立足語文教材,融洽師生關系;積極聯系留守兒童父母;發動社會力量,關愛留守兒童等,以此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擺脫孤僻自封的學習和生活心理,在陽光、快樂的語文課堂下高效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語文修養。
參考文獻:
[1]張詠.語文綜合性學習與農村留守兒童語文學習問題的解決[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張艷紅.小學語文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培養[D].湖南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