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霞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接受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教學成果越來越不適應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新的語文課程改革旨在通過引導學生積極的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在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才能達到適應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的需要。旨在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合作;策略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把學生當做灌輸的對象,只知道一味地對學生灌輸前人的思想,嚴重忽視了學生本身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根據新頒布的新課標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倡導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理解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變被動的學習方式為主動的學習方式,主動研究語文知識,感受語文知識更深層次的內涵。
一、自主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合作學習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小學生天生好動,對稀奇古怪的東西比較好奇,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沒有任何壓力,并且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會在開放的環境中逐漸變得開朗,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考慮到自己,還要考慮到整個團隊的利益,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已經不是一個個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會要求他們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完成目標。學生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2.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在參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會對教師布置的作業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出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在分析過程中,學生會對書本內容進一步了解,對書本內容更有把握,并且在小組討論中,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肯定有不同之處,如果有沖突的想法,這時候大家就會積極進行討論,各個成員參與到討論過程中,在此過程中甚至會產生新的想法,這些想法相互碰撞,會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無法預估的,教師要積極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小組活動中有時會關系緊張、不會傾聽、只顧發表自己的意見,往往不會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這時就需要教師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小學語文教師要特別注重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在設計課堂活動或課后作業時,要針對性地設計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合作感知團結合作的樂趣和成就感。長久下來,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會逐漸養成,并掌握合作的方式。以課文《春天》的講解來說,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對本篇課文的閱讀后,適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桃花是在春天盛開?學生就有可能會說:“或許是桃花認為自己漂亮,也想與其他花兒比一比?!边€有的學生會說:“或許是桃花不知道春天有多美好,想要自己瞧一瞧。”教師在學生發表完畢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要對學生的美好想象給予表揚,讓學生認為自己的思考是有意義的。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教師要著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在邊讀、邊思考、邊討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學習《菜園里》這邊課文,可以采取詩歌朗誦會的形式進行教學,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進行朗誦,比賽前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準備,其他成員給代表出謀劃策,指導代表如何更好地閱讀課文,朗誦比賽結束后,選出一位最優秀的朗誦能手和一組最佳合作小組。在比賽機制的促進下,學生合作興致很高,都會爭先恐后地出謀劃策,在不斷鍛煉中,學生的合作能力會得到穩步提升。
四、培養學生的口述能力
在知識經濟的社會背景下,不僅要求人才是高素質的,還要求能說會道,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觀察每個學生對詞語掌握的熟練度,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口述能力。例如,在歸納文章內容時,要求學生不能按照書本照念出來,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促使學生敢于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學生是課堂中真正的求知者,學生參與是學習的關鍵,教師點撥是學習的保證,創新教學是教育的升華。自主合作學習的核心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思考、探索和交流。總之,語文教學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著眼于人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喬春梅.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策略實踐分析[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4):43.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