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玲
摘 要:隨著新時期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想象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前的數學新課程改革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指導性要求,即數學教師從“數學創新教育”出發,創新數學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樂于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貫徹數學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高效學習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這樣描述到,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數學教師要學習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真正使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達到數學教學的真正目的。創新作為新時期的代名詞,已經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所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三種創新教育模式,希望為小學生高效學習數學提供借鑒。
一、在情境設置中提升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好動性比較強,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與教學內容有關聯的數學情景模擬,在提升學生數學實踐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述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節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自己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并學會使用這些公式來進行正確計算,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操作、觀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各自在自己的本子上畫出一個“長2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引導學生想辦法測量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用自己準備好的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木塊往長方形中間填補,填了6個小木塊說明面積是6平方厘米。教師繼續指導學生測量新的長方形的面積,引導學生通過填補的過程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把所推論的理論用于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中(由于正方形的四個邊長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面積為邊長乘以邊長),順利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教學情境中的規律,并激發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指引學生把所推出的結論用于課堂練習中,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二、在引導質疑中提升創新能力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的思考,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和練習的內容提出質疑,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思考能力。
例如,在講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過程中,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目的是使小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初步了解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并學會計算一些比較簡單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水平,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指導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自己收集一些新型的組合圖形,先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計算,并準備好自己在預習中的問題,在課堂上尋求老師的幫助。在本課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準備好各種各樣的組合圖形,并打印出來貼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指導學生比較自己搜集的圖形和老師的有什么樣的區別,引導學生走進課堂的學習。教師先帶領學生計算一個“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組成的圖形的面積,并使學生對以前所學的面積知識進行回顧,接著使學生根據老師的計算方法計算一個“半圓、三角形和長方形”組合成的圖形的面積,從而使學生形成新的思考。在這個計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如“這些都是疊加的圖形,那內扣的那些特殊圖形面積應該怎么計算呢?和普通的計算模式有何區別?”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根據具體的圖形進行分析,在解決學生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數學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
在小學數學課堂講演過程中,數學教師的表達能力和講解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所以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引導模式很重要。首先,學校領導要注重對數學教師的培養,通過引進“創新性教學模式”的專題講座給數學教師進行新的指導;其次,數學教師要不斷關注數學教學動態,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在課堂教學前、課堂教學中和課后練習中引導學生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和新的思路,指導學生從新的切入點去解決問題,從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和數學綜合性學習水平,使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使小學生真正愛上數學課堂,必須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指導。教師要從創新教育中發掘新的數學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提出新的疑問并及時進行解決,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專業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炳心.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
[2]陳婷婷.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研究[J].生活教育,2014(S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