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椿
摘 要:有聲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最便捷、最常用的方式,而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則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否能順利進行。針對目前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的問題,對如何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說話訓練;低年級;表達能力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人與人之間順利交流、溝通的重要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尚未定型,可塑性較強,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而良好的表達能力會對他們今后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同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交談,能當眾做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的發言”。這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門對于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視。然而就現今的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表達能力來說,往往存在表達思路不清晰、詞匯運用能力差或不善表達等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呢?筆者認為“說話”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就“說話”訓練的有效運用方式進行了探討,現做如下分享:
一、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語文課堂是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重要陣地,教師應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與說話訓練進行完美對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說話訓練的條件。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在識字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時間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識字教學內容做一定的情境創設,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針對小學生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生字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以后,可以做生字開花的游戲。如,在教學“羊”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帶有“羊”字的詞語,這時學生們紛紛說出“山羊、綿羊、羊駝、羊毛、喜羊羊、美羊羊”等,并且他們說話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了起來。這時老師繼續問道:“羊”有哪些特征?“羊毛”可以用來做什么?學生又開始積極進行思考并爭先恐后地回答,如“羊的頭上有角”“羊的叫聲是咩、咩、咩”“羊毛可以做羊毛衫”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學生不但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對生字的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2.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說話訓練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陣地。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學生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據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表現的特點,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開始的時候學生的表達思路可能并不是那么清晰,這就需要教師做好相應的鼓勵、引導工作。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利用課文插圖進行說話訓練
看圖說話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低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插圖,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將這些課文插圖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開始的時候,學生的表達可能沒有什么條理性,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看圖說話的方法,如看圖重點、觀察順序等,之后再按照這個邏輯對插圖內容進行表達。
二、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語文課堂雖然是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最理想陣地,但是由于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要想使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還需要結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小學生待在學校中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教師在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好他們的課下時間,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等,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課外實踐,使他們在掌握更多課外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通過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2.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
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要想讓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教師可以通過開家長會、電話溝通或是通過微信群等教給家長對孩子進行說話訓練的方法,如購買有益的課外書、參加各種有益活動、旅游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從而使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語言表達能力是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能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小學時期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素俠.淺談低年級說話訓練[J].赤子(上中旬),2015,10(7):242.
[2]郭艷娥.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說話訓練[J].學周刊,2013,7(9):8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