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尚輝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自主的思考,是當前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主體地位
問題意識,就是發現問題、尋找問題以及解答問題的能力。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內容也相對較為抽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基本的知識概念等傳遞給學生,更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并且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實現教學的突破及發展。
一、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在人文環境的建設中,教師要找準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將這種尊重傳遞給學生。在課前的時間,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在不自覺中拉近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教學的突破及發展。在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中,教師要根據所學知識,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巧妙地帶入其中,能夠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背景下進行探究,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情境環境的建設。
二、以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在教師提出的問題中,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關注點所在,并且能夠實現教學的突破及發展。當學生接受到教師的引導,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課程的關鍵點,就能有意識地按照所學內容展開教學,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得到足夠的認知,并且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教師就要通過問題進行引導,給學生提供進步的梯子,使學生順著教師的思維繼續發展。
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夠獨立地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當教師提出某一問題的時候,不要急于解答,此時一定要打破傳統模式,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且能夠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完成教學任務。
當學生個人的力量明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繼續解決問題,總之,讓學生依賴彼此、依賴自己,而不是依賴教師。當學生自主地去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也就是開始獨立思考的時候,就必然是發現問題的開始,能夠自覺地發現問題并探索問題,實現自己的獨立思考。
四、指導學生正確利用思維定勢
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辯證地利用思維定勢。一些小學生在同類知識的學習中,往往表現出作答迅速以及思維敏捷的狀態,這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中會逐漸積累相應的學習方法,并且善于總結,這就叫做思維定勢。如果沒有良好地使用思維定勢,不僅會限制自己的解題思路,而且可能帶來較多的錯誤,因為思維定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具體性。比如這樣的問題:一塊地一共有三畝,種地瓜用掉了四分之一,還剩下幾畝地呢?學生常常會列出錯誤的計算公式:3-1/4,列出這種算式是受到整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影響,再比如:一塊地一共有六畝,種地瓜使用了四分之一,那么還剩多少地呢?學生可能列出這樣的算式:6×(1-1/4),這就是受到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維的影響。對于這些情況,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富有彈性的思維,并且引導學生有效地克服思維定勢,避免學生在熟悉情境中做出錯誤判斷。
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更要對學生的問題悉心地進行解答。教師對學生問題的解答,首先是能切實解決學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為學生的進一步思考掃清障礙;其次是對學生的另一種肯定及鼓勵,讓學生知道自己提出的問題得到了教師的重視及解答。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尚小,期待引起他人的重視,此時教師對學生問題的解答,能對學生形成鼓勵,使學生的膽量變大,更積極地與教師互動。當班級形成勤學好問的風氣的時候,學生的自覺性也就體現出來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所學知識的積累以及自信心的養成,而這種自信又更多的來自于教師,因此,作為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互動,關注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想法,對學生做出回應,教師的回應不僅是對學生的一些問題的講解,更是對學生成長的關注,關注到學生提問的過程,隨時對學生的成長給予肯定,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能主動地觀察及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發現學生私下里的提問能力,關注到每位學生的各個方面,有時候輕松的氛圍更容易讓學生投入到思考中。
參考文獻:
[1]張靜波.讓學生享受“問”的權利:例談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12).
[2]袁洪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