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摘 要: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當前的家庭教育問題頗多:有的家長言傳身教負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長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經常打罵孩子;有些家長貌似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可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不盡如人意;一部分家長聽天由命,認為孩子不會讀書就算再管也無濟于事;也有部分家長覺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現了種種問題;還有一些家長以孩子的名義忙著為孩子“賺錢”,卻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孩子也開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在新課程的引領下應該豐富家校溝通的方式,加強家校有效溝通合作,試著改變家長朋友的觀念,努力讓家校教育同步,共創家校教育新天地!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校合作;關愛;溝通交流;教育同步
有一年我去鄉下支教,和農村的孩子們相處了一年時光。通過這段時光我發現鄉下的孩子們特別淳樸、可愛,有些孩子成績優秀,可也有部分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差。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們,促使他們快樂地學習、幸福地成長,我決定把孩子們作為探究對象,常和他們聊天。漸漸的,我熟知了孩子們的個性,他們的成長足跡也在我日記本上留下了痕跡,我逐漸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事實證明很多孩子的問題根源都在家長身上。家庭教育的問題令人擔憂:有的家長言傳身教負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長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經常打罵孩子;有些家長貌似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可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不盡如人意;一部分家長聽天由命,認為孩子不會讀書就算再管也無濟于事;也有部分家長覺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現了種種問題;還有一些家長以孩子的名義忙著為孩子“賺錢”,卻和孩子的隔閡越來越大,孩子也開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這一切都令人深思。
一、家長如此言傳身教,孩子看在眼里
有一個性很強的孩子,叫小陳(化名),脾氣暴躁,很難和同學們和睦相處,經常和同學鬧不和,我經常和他交流、談心,可收效甚微。道理他都懂,可一碰到事情,他還是不斷地和同學鬧矛盾。有一次,小陳又和同學鬧矛盾了,他并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我。放學后,從來不過問小陳成績的小陳爸爸不問青紅皂白在老師不在教室之際沖到教室,把與小陳鬧矛盾的那個同學的桌子掀翻了,嘴里還不斷地說著不文明的話。我知道這件事后找小陳爸爸談話。后來小陳爸爸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愚蠢。家長如此言傳身教負能量,孩子會看在眼里,可想而知,在孩子心中會埋下怎樣的種子?
二、家長自認為十分“了解”孩子,和孩子的隔閡卻越來越大
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孩子在他們的眼里甚至一無是處,就一味地責怪甚至打罵孩子,還自以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認為都是孩子的錯,卻從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和孩子的隔閡也越來越大。“他們口口聲聲說了解我,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我。”“算了,和他們說那是找罵!”——這就是不少農村孩子內心的聲音。漸漸地他們便沒了自信心,一個人失去了自信心就像生活中失去了太陽,這是很可悲的。小樂(化名)的媽媽就是這樣,在她眼中孩子好像一無是處。有一次,我找小樂媽媽談話,告訴她:“孩子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或只寫幾個字應付了事!”沒想到她是一點都不著急,還說學習的事就麻煩我了。
我擠時間給小樂輔導功課,慢慢地我發現她的成績有了些許進步,我抓住契機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他,不斷地激勵她要取得更大的進步。終于有一天,從來都在60分左右徘徊的她居然在一次測試中考了96分。看著她一蹦三尺高的興奮勁我比她還激動。我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小樂媽媽,想和她一起分享這份快樂。沒想到她媽媽卻說:“不可能!她考不出這個成績的,肯定是從別人那里看來的!”
是什么使這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如此不信任?我很關切地說:“你怎么那么不相信她?不相信孩子,即便她努力了也得不到認可,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慢慢地就會失去自信心,那她的學習和生活就會失去很多樂趣。”
小樂媽媽說:“那靠你們老師費心了,對她嚴厲點,幫我多管管她,我們的話她不聽的。”我說:“教育光靠老師是不夠的,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又表示:“其實有時候不需要家長懂多少知識去教孩子,只要每天檢查孩子的作業做好沒有,多關心關心孩子就夠了。還有一定要相信孩子,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信的人。”
這個事例讓我久久陷入了沉思,如此家教,父母不盡責不說,還一味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怎能成為學習成績優秀又健康成長的下一代?
三、家長以孩子的名義忙著為孩子“掙錢”,孩子久而久之會“不理解”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而拼命掙錢,以為這樣就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殊不知孩子不管教,學習成績能好嗎?我在想父母賺再多的錢還不是為了孩子嗎?錯過了良好的教育時光和契機,賺哪怕再多的錢又有何用?我們班就有一個叫小瀟(化名)的孩子,學習基礎薄弱,毫無學習興趣。我找他談話:“在學校里老師可以輔導你,在家里就得請你爸爸媽媽幫你了。”他卻說:“爸媽根本不會來管我的,他們也沒時間管我,他們都忙著賺錢,哪有時間管我?”
我打電話和他的家長溝通,果真像孩子說的那樣,小瀟爸爸每天晚上忙到很晚才回家,也沒時間過問他的學習情況,偶爾說的也都是打擊孩子的話。媽媽上班也很忙,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我和他爸爸交流:“我知道你們辛苦掙錢、努力打拼都是為了孩子。可你們經常不在他身邊,孩子過得不開心,他感受不到你們的關愛。而且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成績很不理想。這樣賺再多的錢又有何意義呢?這不是得不償失嗎?多花一點時間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交心。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讓他感到幸福,這是再多的財富也換不來的!”家長聽了連連點頭并告訴我以后他們多陪陪孩子,給予他關愛。此后小瀟的學習成績進步不小,我也能在孩子的臉上找到燦爛的笑容了,這真是極好的!
四、家長如此關心孩子學習,孩子卻“不領情”
看電視,玩手機,是不少家長朋友每天忙完后要做的事,有的還打牌,搓麻將。這樣的環境怎能讓孩子安心學習和生活?當家長在他們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會經常催促孩子快點做作業,剛開始孩子還應付了事到最后干脆騙家長說作業完成了,其實作業根本沒有完成。他們哪有心思學習啊?
班里有個孩子叫小麗,她媽媽是個手機控,一天到晚手機不離手。小麗在做作業時,她媽媽守在旁邊玩手機、追劇,嘴里不斷地催促小麗快點完成作業。這樣的環境,孩子能安心寫作業嗎?時間一長,小麗的成績一落千丈。看來面對家長如此的“關心”,我們的孩子能領情嗎?
五、家長任由孩子,覺得無能力管理孩子,孩子出現了種種問題
時代在進步,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學習,想方設法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一些家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覺得學習學不學得好,就看孩子的造化聽天由命了。
以為只要把孩子交給老師,就不用管任何事了。
我們的家長并不是文盲,有些還挺有文化,但他們卻不知道繼續學習的重要性,也不會給自己充電。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任由孩子們玩,他們玩野了也就不想讀書了。
說到底,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有多少文化知識。再說,文化水平高的人也未必能教育好孩子。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長,就算文化水平不高也能教育好孩子。每天關心一下孩子過得開不開心,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濃濃的愛,這樣孩子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和甜蜜的幸福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的家庭環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如上述,農村家庭教育問題著實令人擔憂。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轉變觀念是根本,積極參與是關鍵,家教方法是要點。我們要試著增強家長朋友家校合作的意識,改變他們的觀念,教給他們正確的教育方法。比如有條件的話可以發展家長學校,對家長會進行改革,更新觀念,堅持家訪,耐心、細致地指導家庭教育工作。豐富家校溝通方式,加強家校有效溝通合作。關注個體差異,讓孩子能沐浴到更多教育的陽光雨露。讓我們以孩子的名義,家校攜手,讓家校教育同步。這樣,我們的孩子肯定會茁壯、幸福地成長。為此,我將盡我所能,不斷求索。
參考文獻:
[1]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董晶.加強家校合作,構建和諧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