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光
(長春市九臺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吉林 長春 130500)
[摘 要]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情境教育法作為世界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也進入了中職語文課堂,為了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情境教學法特別之處在于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環境,以音樂、微課、多媒體等作為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項感官去理解語文知識,在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并習得更多的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活躍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這是以往傳統課堂教學中那種“填鴨式”教學所不能相比的。現今在中職語文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教師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探索創設出更多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全面發展人文素養。
[關 鍵 詞] 中職;語文教學;教學情景;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099-01
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其中一條是:形成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繼續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掌握中職階段所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提高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說明語文教育對于中職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中職學生作為實用性、技能型人才,擁有良好的實踐操作創新能力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為了讓中職學生更好地適應勞動社會需要,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性,進行有目的的教學。
一、做好情境導入鋪墊
一次成功的情境教學應該是能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對知識進行探究的教學過程。所以情境導入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情境是教學手段,教學是目的。
(一)問題導入
疑問是學習的源泉,在課前導入疑問,讓學生對將要所學的課文產生探究的興趣,進行主動求知學習。比如,在學習馮友蘭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時提出,課文的題目叫“人生的境界”通讀全文,你能回答什么是人生的境界嗎?作者所說的人生境界是根據什么來劃分的?課文第2~7自然段的關鍵語句是什么?作者認為人怎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給學生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全身心投入情境學習中去探尋“真相”。
(二)故事導入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文言文作為選讀內容也占據了不小的篇幅,文言文一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弱項,在情境教學中做好故事導入,能讓學生克服對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投入學習。比如,在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教師可從這兩個主要人物導入,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這兩個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跡,為了能更加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關于廉頗、藺相如的一些故事,如“廉頗卸職與三個村名”“趙軍運沙”“藺相如為何不曾為相”等。讓學生對這樣的人物產生興趣,并在課文學習中找到
答案。
(三)生活導入
學生都對與自身生活經驗有關的文章感興趣,教師可在課文中尋找生活的影子,提取出來作為情景教學的導入,引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如,在學習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時,教師可利用自身經歷向學生分享自己住過的街道小巷,發生過的趣事,并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居住的環境進行回憶,引發學習情感,再來學習課文,更能體會到先生對胡同的情感。
二、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再結合課文內容去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習中全身心投入。
(一)展示生活情境應用于教學
生活中語文的影子無處所在,語文的學習脫離不了生活經驗,語文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課文分析,更應引出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出一種真實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學習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時,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寫母親對“我”的深刻影響。這一部分通過具體事例運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對母親日夜操勞、講究清潔、好客熱情等性格特點的描寫,全面展現了母親的思想性格和人格魅力,母親的這些特點都深深地影響了“我”。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學生的生活中,教師可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就這件事情根據自身經驗暢所欲言,拉近與課文的距離,與作者的情感連接互通,教師再代入相關的語文知識,這樣學生的接受度會更高。
(二)展示表演情境應用于教學
課文具有戲劇性的特點,學生渴望表現自己,得到肯定,教師可兩者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境表演,組織學生對課本中的文字理解轉化成表演,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通過肢體、口頭語言在表演中增進對課文內容、意境和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使語文學習更生動化、形象化,并且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比如,學習完司馬遷的《鴻門宴》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鴻門宴的場景,通過對課文里人物的性格理解在表演中刻畫出項羽悲情的性格,并且在表演中鞏固文言文的學習,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三)展示音樂情景應用于教學
音樂與文字同屬藝術,二者的配合能讓教學效果得到升華,通過音樂,學生感受到課文的意境,場景重現,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也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比如,在學習《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和《隱形的翅膀》兩首歌詞時播放張明敏和張韶涵演唱的同名歌曲,同時也播放《我的中國心》和《從頭再來》等愛國和勵志歌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創設競賽情景
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一面,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在比賽中共同進步。教師設置的比賽內容要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組織小組競賽或個人比賽,在競賽中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結合中職語文教育的特點,在尊重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打破傳統教學所帶來的沉悶感,讓學生在有趣、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實現綜合素質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田媛.中專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11(17):189-190.
[2]張艷麗.中專語文運用課本劇教學的案例分析[J].河南農業,2010,11(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