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云浮 527300)
[摘 要] 德育是中職學校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分析了當前中職學校德育的現狀,對加強德育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德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9-0135-01
一、中職學校德育的目標
就學校教育而言,德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影響,并通過學生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社會健康發展所需要的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動。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德育的目標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也就是說,德育目標首先是培養合格的公民,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合格建設者的基礎。
二、中職學校德育的現狀
(一)學生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不論小學還是初中,學生基本上都是以文化課程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指標。到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大部分文化課成績相對較差,導致他們在學習上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上一些人對中職學校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中職學校招收的是學習差的學生,將來也只能從事一些低端的工作。這影響著中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生缺乏清晰的學習目標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思想波動較大,容易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沖動、思想固執、心情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加之他們本身就是一群“不愛讀書”的學生,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毫無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一些人會選擇用逃課、玩手機等方式來填補心理上的空虛。
(三)學生心理狀態不夠成熟穩定
由于心理還未完全成熟,一些學生比較容易出現思想問題,主要表現為講義氣、愛攀比、虛榮心強,甚至有時候會為了所謂的“兄弟義氣”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有的學生習慣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照顧他人的情緒;甚至個別學生認為違反規則、挑戰規則是一種英勇的、值得稱贊的行為,沒有規則意識。
(四)學校對學生管理教育過于寬松
由于社會認識偏差等一些原因,近年來一些中職學校出現招生困難的情況,以至于有時中職學校為了留住學生,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不夠嚴格,甚至有寬松化的傾向,對學生的違紀處理過于寬容。
(五)部分中職學校德育落實不足
基于現實因素考慮,提高就業率幾乎是每個中職學校工作的重心。過度重視就業導致一些中職學校只重視技能技術的專業課,而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培養教育,德育課程跟不上學生心理發展需要。
三、加強中職學校德育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對學生有天然的感召力,教師的言行舉止深刻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隊伍有意識地發揮引導作用是加強中職學生德育的可行方法之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與學生的每一次接觸機會,引導學生的思想走向,多傳播、散布正能量,多一些正面引導與教育。
(二)改進和創新德育方式
德育應將思想引導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相統一,不拘泥于刻板的教學方式,敢于創新,特別是要增強德育的趣味性和現實感,比如,可以采用真實的案例和生動的影片等來教育
學生。
(三)鼓勵學生參加豐富的課余活動
中職學校要主動創造一些條件,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的業余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感受快樂。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如乒乓球社團、記者協會、廣播站、繪畫社、文學社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自信心,讓他們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樂趣。
(四)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專題活動
學校可通過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專題活動,如利用勞動節開展衛生清潔活動、利用國慶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利用重陽節開展孝道傳統教育等,增強中職學生的責任感。在這些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思想傾向、心理態勢進行引領、疏導、教育,讓其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
中職學校可結合實際,定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做心理方面的輔導。中職生處于青春期,做事情容易感情用事,所以學校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制,如微博微信、座談會、知心姐姐、校企交流會、家長會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掌握和引導學生的思想動態,強化心理健康輔導。
總之,德育是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抓好德育應該成為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自覺堅守的教育方向。
參考文獻:
[1]都玉洞.職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