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摘 要: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識字,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會生字是學習其他內容的前提。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需要采用輕松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貫徹課改的精神,領悟識字在其中的作用,促進識字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分析
識字教學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尊重孩子們的學習天賦,愉快地進行教學,使孩子們能感知有趣的漢字,同時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能更加輕松,真正享受到學習語言帶來的快樂。學生通過愉快自主的學習,享受學習中的快樂,體會學習語言文字帶來的快樂。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屬于語文教育的一種認知,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式,同時也是以后學習的基礎。語文屬于其他學科的基礎,對學生來說屬于一種難點科目,也屬于一種重點科目。目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很多老師忽略了這種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只是引導學生進行機械性學習,忽視傳授學生識字技巧。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需要結合現階段的形式,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對于一篇語文課文,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前就應先預習,這樣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心中有數。預習能讓學生達到知其然的效果,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后就可達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學生采用這種方法學習,才可以擁有比較高的能力,以一種輕松的心態,練就一定的識字認知能力。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中做好提前預習,使課堂內容更加具體化。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眼、手以及口等各個器官的能動性。通常預習生字的手段就是在課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旁邊詳細地寫出生字的部首和結構,數出生字的筆畫數,再借助拼音熟讀生字,最后就可以通順地閱讀整篇課文了。要求學生每篇課文要讀一到三遍,教師督促孩子預先走進課文,熟悉文中的生字,為之后的組詞、理解詞語含義奠定基礎,讓孩子學會發現新鮮的事物,激發學習的興趣,經常還會在腦中默默地思考,在腦海中產生一些疑惑不解的問題,而不只是在課堂上跟著教師的節奏走,他們會由于提前接觸了課文而更加自信,就會大膽地舉手表述自己的觀點,預習雖然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但是卻能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自學能力。
三、創造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
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喜歡的學習情境,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節課能有個好的開頭,創設出一個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例如,在講解“形聲字”過程中,教師剛開始就讓學生對生字進行猜測,看它是什么字,這個字怎樣讀,然后按照一定的形式督促學生通過認字等形式和生字表進行對比,檢查自己對這個字的認識是否正確,這種方式還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對比。猜測一些生詞的情境,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也會逐漸提高,對語文識字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強。
四、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和學生采用共同探討記憶的方式,將一些難寫的字都標記出來,這種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要注意難字的書寫等,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然后自己解決問題。利用一個字進行說明,“黃”是屬于一個常見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發問“黃”的偏旁和部首是什么。可以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自己發言,有的學生會覺得黃的部首是八字,還有的學生會人為黃的部首是草字頭。可以讓學生查字典,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將這些內容分成一定的類別,然后按照自己想的形式分別進行查抄,這種方式能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遇到生字查字典的好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不要著急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應把他們分成兩個大組,一組在字典中從草字部上查找“黃”字,另一組則從八字部上查找,最后選出一個代表告訴大家結果。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查找,兩個組的學生都找到了,這就很容易使學生明白八字部和草字頭均是“黃”字的部首。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認識學習其他事物的基礎,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創設課堂學習的氣氛,增加識字的趣味性,運用激勵性的獎勵方法,進而激發學生對識字學習的興趣,以識字為樂,以識更多的字而自豪。教師還應嘗試引導學生主動地識字,同時加強各個方面的積累,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生活中識字在識字教學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海棠.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
[2]寇明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和方法[J].考試周刊,2013.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