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建
摘 要:對于學生來說,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是他們今后參與學習和工作的一個基本保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性的發揮是教學效果呈現的一個基本保障。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有效性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見解的分析,并且把這些具體的見解放到實際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分析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中,教學有效性指的是教學要符合時代的特征,并且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范圍之內,把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匯集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閱讀是一個對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的過程,同時也能幫助人們對世界進行認識,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獲得審美的具體體驗。在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中,對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進行了明確的指明,要求小學各個年級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體會文字的魅力。從新課標中這樣的規定可以發現,有效性的語文閱讀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及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途徑。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還處在稚嫩時期,因此他們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學生就會因為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詞語,從而出現懈怠或者自暴自棄的情況,放棄閱讀。這種情況造成的后果對于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同時也是降低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主要因素,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想從根本上對這種現狀進行改變,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的閱讀興趣得到充分調動。
2.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重點不突出
在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定的時候,容易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脫離了原有的教學重點。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閱讀的內容和范圍比較重視,但對具體教學的重點仍忽視,從而導致學生盲目地進行閱讀,不能得到良好的提高。
3.不恰當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中,很多教師都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依然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被忽視,難以跟上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雖然很多學校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但依然有很多老師沒能充分地利用這些設備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創設閱讀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情境的創設對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前,讓學生先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創設一個有效的閱讀情境。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教學的要求進行整體的設置,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避免出現盲目性閱讀導致時間的浪費,降低學習的效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使閱讀教學更加聲情并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規劃,突出重點
對于教學來說,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學的關鍵。如果教師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那么教學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徹底呈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本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正確的解讀,找準其中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選擇將教學重點得到突出,難點得到突破,這樣才能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發揮。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十分敏捷,他們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的潛力也非常強,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強化,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角度問題的提出、針對性問題的設置等方式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想象力的呈現,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有效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特性,如果教學的有效性能得到呈現,就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同時也能使教學的作用得到發揮。為了更好地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呈現,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學生的需求改變教學方法,從全方位多角度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曉玲.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教育,2016(12):16.
[2]趙翠玲.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4).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