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艷
摘 要:每一個教師在求學的過程中都分門別類地學過生物、物理和化學,所以對這些知識也應該都很精通。因為有過初中物理教師的經歷,所以對科學課教學格外的用心。因為用心,所以有收獲,在這幾年擔任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發現了這門學科的樂趣,也積累了一些教好科學的方法,在逐步的教學過程中,也對課本的一些實驗有較好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科學教學;實驗;參與
偶然的一次機會,擔任了小學科學教學,才發現這門看似不起眼的小學科里竟蘊含著這么多的大學問,自然界的聲光電、植物生長、斗轉星移,生活中的生長發育、物體沉浮等都包含在內,它包含了自然現象、物理現象、生物現象等,應該說是一門綜合的學科。
一、用眼睛看到科學
科學中很多內容都是從我們生活中一些常見現象入手,比如三年級上冊第15課《有趣的浮沉現象》第一個問題: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浮沉現象?五年級下冊《擺的秘密》也是先問: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擺動的現象?而在課堂上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舉起手,期待老師的提問,并能說出生活中很多的類似現象,有些時候還有很多驚喜的答案。學生還真的能舉一反三,把包含其中道理的現象都列舉出來。當然不容樂觀的是,也能看出部分孩子不留意生活,一些簡單的現象長時間都想不出。
所以我在給學生上科學課的時候,常常鼓勵他們,仔細去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茖W知識不僅僅只能在課堂上學到,生活中的知識更加豐富,看到了就多去想,時間長了,也能積累很多的知識。
二、動手去做,學好科學
現在的孩子們都非常喜歡上科學課,但是不等于讓他們動手去做科學實驗的時候,去準備科學材料的時候,他們都能積極地去準備。每當我布置了下節課所要做的實驗題目、準備材料時,學生們都是興奮的,但是當真正第二節課要求動手去做的時候,準備情況確實不容樂觀,這就說明了學生們只把科學課當成了玩,而不是動手操作,真正學習科學知識。
所以我常這樣安排科學實驗課,實驗課前規定好要求,到了實驗課的時候嚴查材料的準備情況。只要學生準備好了材料,他們就有機會動手去嘗試,就會發現很多的意外知識。
因為動手了,所以能總結出更多的經驗。
我們班級一個叫張xx的男生,最喜歡科學課,并且以改進實驗為特長。在四年級的科學課中有《熱傳遞》這一實驗,課本上的實驗要求是這樣的:準備一段鐵絲,把一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小會兒后觸摸另一端,會發現沒有被酒精燈加熱的另一端也熱了,說明熱能沿著金屬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
到了這節課實驗的時候,張xx和我提出:“老師,課本上那個實驗方式不是很好,因為有些時候,如果鐵絲太短,加熱時間長,你再摸另一端,能燙破皮?!辈⑸斐鏊氖肿屛铱?,確實,拇指上有被鐵絲燙過的痕跡。我心疼地說:“鐵絲長點,摸的時候小心些……”沒有等我說完,他說:“老師,我有一個好方法?!彼贸隽俗约涸O計的實驗:一根長鐵絲,鐵絲的前段曲成螺旋圓餅狀(他說目的是為了加熱時吸收更多的熱量),特別的地方是,在鐵絲上每隔一厘米就吊著一個用線串著的山藥豆,線不是直接系在鐵絲上,而是用融化的蠟油凝固后固定住的,然后他把實驗演示給班級同學們看,加熱鐵絲一端,熱量慢慢傳遞,傳遞的過程中,因為傳遞熱而導致蠟油融化,吊在線上的山藥豆“啪,啪,啪”的一個個陸續掉下來,熱傳遞的現象非常明顯。
全班同學一起給他響起了掌聲。我自己思考:這個學生動腦了,所以能將實驗進行改進,所以說我們身邊的小牛頓還是大有人在的,我們要提供給他們這一個平臺,他們就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在此之前,我還在那里想:酒精燈數量不夠怎么辦?學生能不能燙起水泡?而張xx的這個改進實驗將這些疑慮一一解除,他還有保護性地將手握的一端用棉布纏了幾下,我知道是防止燙傷手,誰說孩子只能在課堂上學到科學知識,這不,自我保護知識也隨之總結出來了。
三、動腦去想,學好科學
其實科學課中的知識很雜,包括自然現象和化學現象。有些時候,課本要求的實驗看似簡單,但是一節課做下來,不一定能總結出實驗現象。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去參與到科學學習中,加上老師適當的引導和鼓勵,比如“你真是個小小科學家”“大膽的猜測加上合理的驗證就能得出準確地結論?!痹谶@些語言的激勵下,學生越來越愛上科學,并都大膽投入到科學實驗中。按照課本的實驗要求我們完成實驗后,我都會問一下,我們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式呢,鼓勵學生去改進實驗。“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在一些好動學生的帶動下,現在全班同學都能善于觀察身邊的科學現象,并能用科學知識進行思考,班級的科學氛圍越來越濃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班級也會出現小小牛頓!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與教學概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余自強.科學課程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