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懷青
摘 要: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對校本課程做了一些總結。
關鍵詞: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研究
新課改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一要求為基礎教育指明了方向。校本教材作為學校課程的重要拓展和延伸,對完善學校課程構成,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這次外出參加中青年優秀校長培訓活動,深深感受到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現在把我對這方面的感想整理如下。
一、校本課程要把核心素養作為出發點
1.立足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
周恩來紅軍中學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規律,校本課程開發以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和實踐創新三大素養為核心,讓學生確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目標,始終以紅軍不怕苦、不怕累的長征精神引領學生刻苦學習,始終將社會責任和國家情懷放在首位,鮮明體現了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追求。
2.立足學生實際,注重分層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生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過度呵護,目前我校學生存在責任感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弱、心理素質差等問題。同時,我校面對全區招生,較多學生缺乏遠大志向,對學校和社會的認同感不足。面對這種情況,我校老師積極主動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活化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分層教學,這兩年,我校各項考試指標在全區公辦初中穩居第一。
3.立足校本資源,體現地方特色
學生和學校均處于一定的地域中,地域文化滋養和哺育了我們,校本課程的設計不可能脫離學校現有資源和地域文化影響。我校地處江蘇淮安市,此地乃文化名城,周恩來總理的故鄉,我校今年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以發揚紅軍長征精神為己任,開展了紅歌唱響跟黨走等一系列活動;此地又是淮劇文化之鄉,每年的元旦匯演必有淮劇節目。
二、圍繞核心素養研發校本課程
基于以上現狀,我?!凹t軍教育”校本課程設立了品德養成、自主發展、實踐創新三大課程模塊,開設了40多門課程,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社會責任、健全人格、珍愛生命、自我管理、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素養。
1.以品德養成課程喚起學生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品德是行為之根,只有從思想品德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行為上才會有大的突破,才會有很強的責任意識,這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品質。以“八禮四儀”的要求嚴格認真地規范學生行為,并且讓學生身體力行,服裝統一,杜絕臟話,遇師問好,隊列整齊。食堂就餐對學生要求達到精細化的標準,杜絕糧食浪費,實施光盤行動,餐后桌凳力爭做到整齊干凈,給自己一份整潔,給別人一份心情。這樣的一系列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品德意識,而且也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另外國慶節期間,通過舉辦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手抄報比賽活動,進行國家文化認同教育,激發他們愛校愛鄉愛國熱情,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在此基礎上,每班組織一系列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確立人生目標,進行人生規劃,樹立高遠志向,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現代公民。
2.以自主發展課程奠定學生擔當責任的身心基礎
我校安排專業的心理老師,每班安排一節心理課,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調適,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另外,通過運動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和不屈不撓的堅毅品質,在冬季,每天大課間安排學生冬季長跑,每次1000米,每天2000米,既磨煉意志又強健體魄,并讓學生有終身熱愛的一、兩項特色運動項目。
3.以實踐創新課程培養學生擔當責任的關鍵能力
學校配有一流的信息化數字教室。通過綜合性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養成批判性思維。讓學生了解新興技術和前沿科技,通過活動體驗加深了解,使學生具備面向未來的信息意識,主動適應“互聯網+”的社會信息化趨勢,擁有數字化生存能力,提前感知未來,更好地走向未來。
4.社團活動結合學生興趣,開發各類主題社團
周恩來紅軍中學的社團,是學校組織、以學生興趣為基礎、并聘請校內外有特長的教師或者家長進行指導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課程有演講、乒乓球、羽毛球、美術、英語、數學、音樂等各種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元旦匯演,也給學生展現自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總之,周恩來紅軍中學雖然創建幾年,但是所有的教職員工都能把紅軍長征精神作為自己的動力,形成“品德養成—自主發展—實踐創新”三大課程模塊,對應“喚起責任意識—奠定身心基礎—培養關鍵能力”三大核心素養,三者相互關聯,層層遞進,互為整體,共同孕育了“紅軍教育”特色課程體系,最終促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心智和諧、具有責任擔當意識和能力的現代公民。
參考文獻:
[1]劉國飛,馮虹.核心素養視角下關于校本課程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6(21):76-79.
[2]焦曉駿.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校本課程再構[J].江蘇教育,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