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政+呂春花
摘 要:山西省推進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課改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伴隨著高考改革的到來,農村中小學的發展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加強各學段的協調發展,達到中小學教育的無縫銜接。
關鍵詞:山西省;農村;中小學;課改現狀;新思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山西省推進高中新課改已經快要進入第十個年頭。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值此高考恢復40周年之際,作為一名縣級高中教育工作者,我僅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談一下對課改的認識。
一、課改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課程改革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傳統的聽講模式在逐步改變,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始活躍起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本教育”的理念。而且,多年探究讓課改觀念深入人心,教師在思想覺悟和專業素養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認識到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在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區域發展不均衡
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區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不同,而且優質的師資資源往往傾向于城市更好的發展空間。這就造成了城鄉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衡,進而導致了在課改的道路上,經濟發達的地區進展迅速效果明顯,欠發達地區課改相對滯后,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2.教學模式流程化,合作探究形式化
在課改的進程中,一些學校一味模仿,生搬硬套地抄襲,讓教學模式變成了固定的流程,為了“課改”而“課改”,讓合作探究也只是流于形式。這樣的做法違背了課改的初衷,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有局限性,甚至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學生疲于應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課改觀念不足,理論知識不足,對課改的認識不夠,不能準確貫徹實施課改的思想,沒有在課改這條道路上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3.各學段課改不能接軌,不能達到循序漸進的發展
由于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不完美,低學段課改沒有服務于高學段的課改,各行其是,沒有連續性,不能達到循序漸進的發展。小學、初中課改起步較早,但是實際發展水平有限,沒有很好地與高中學段做好對接,低學段課改沒有很好地服務于高學段的課改。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新思路
1.協調城鄉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縮小地區差異
地區差異是長期以來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農村教育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而在軟實力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應逐步加強城鄉教師的交流,把優秀的教師請進來,指導幫扶落后地區搞教育,把農村教師送出去,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
首先,加大對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和理念的培訓,為老師們提供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提高其思想上的覺悟,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其次,還要加強學校間的教師交流,協調城鄉教育發展。同時在教育經費上應逐步從硬件設施的建設向軟件建設傾斜,讓老師們無后顧之憂,安心教書,鉆研教育。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就要擴大教師隊伍,減輕教師的工作量,讓教師有充分的備課時間,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時間。同時要合理構建教師群體年齡結構,為教育注入新鮮血液。老教師經驗豐富,但是接受新鮮事物、新觀念理論的能力不足,職業倦怠感強,及時為教育事業引進青年人才,合理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是保障教師隊伍生命力和教育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前提。
2.加強各學段教育協調發展
教育從娃娃抓起,課改同樣要從娃娃抓起,注重基礎教育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小學教育服務中學教育的同時,中學教育做好學生培養的銜接工作,適應小學素質教育發展模式。統一思想,統一規劃,協調運作,共同發展,達到中小學教育的無縫銜接。建立從小學到高中,一體化、連續化的課程設置,合理配置各學段課程,實現課改和考改的同步進行。各學段課程的設置要立足各地區的具體實際,制定小學、初中、高中協調統一、切實可行的循序漸進的課程標準。
3.加強管理層專業素養
課改實施的管理層是整個學校課改的核心因素,管理層對課改的認識和決策,決定了課改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所以要提高領導決策層的思想覺悟,并加以實施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在未知問題的探究上要廣泛征求意見,多思考多研討,建立課改方案智囊團,讓每一項具體措施的實施都經過深思熟慮,讓課改進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及時得以解決。讓我們的行為有充分的理論指導,并且在行動中不斷解決所出現的問題。這樣,課改的道路才能真正長遠,才有成效。
參考文獻:
[1]王福旺.聚焦課改現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15).
[2]覃章成.農村學校課改管理的專業性缺失與管理者成為研究者[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