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探討
劉 暢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重慶 401524)
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民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也逐漸提高,聲樂藝術逐漸成為人們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內容,因而社會對于聲樂藝術的應用型人才也不斷攀升。高校是進行聲樂教育的主要途徑,本文通過對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高校在聲樂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缺失問題,并提出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旨在促進高校聲樂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以滿足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客觀需求。
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缺失;策略
教學改革的深入為高等教育帶來新的教學要求,地方高校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對社會的人才需求進行準確的定位,根據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對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規模進行調整是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與此同時,社會對于應用型聲樂人才存在嚴重的人才供需矛盾現象,高校的畢業學生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而社會也難以招聘到適合自身應用需求的專業人才,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探討,對于緩解社會的人才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依靠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作為引導,很多高校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卻存在明顯的教學目標相對滯后的現象,高校的人才培養還在遵循教學大綱以及教材教學內容的引導思路,缺乏發展的戰略眼光,教師進行哪些方面的教學,學生便學習哪些方面,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的教學理念又沒有迎合社會的發展變化,進而導致學生在結束學校學習之后,對于專業知識的應用性以及職業的適應性都相對較差。
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主要體現在課程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進行專業教學主要以教材為載體,而聲樂專業的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和程序化,教師的教學內容重點普遍是樂理知識、表現技巧等方面,缺乏與社會應用的鏈接,因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社會的專業需求內容存在嚴重的脫軌現象,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從事相關工作,不能夠馬上進入工作狀態,還需要進行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學習。
聲樂專業對于舞臺實踐經驗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同時需要學生能夠具備極強的表現能力和音樂素養,進而實現在舞臺的良好表現,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很多學校卻沒有給學生創作多種形式的舞臺實踐機會,學校盲目跟隨社會風氣,進行聲樂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但是卻對自身的教育資源承載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以至于學校的教育實踐經費嚴重不足,教學的硬件設施與社會的應用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難以開展聲樂舞臺實踐活動,導致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嚴重不足,學生可能在理論層面已經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當學生進行舞臺表演時,卻往往難以將自身的真正實力進行展現,缺乏教學實踐也成為導致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缺失的重要因素。
教學改革將各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引入到高校的專業教學環節中,但是在聲樂教育中,教師一般還在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灌輸式的學習狀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被有效激發,同時也難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表現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表現需求。在專業教學的教學評價環節,很多教師還在采用考試成績加課堂表現成績的教學評價方式,學生為保證獲得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也只能按照教師的評價要求,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論考試環節中,缺乏對自身實踐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進而難以實現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目前高校進行聲樂教學的教師都是資深的聲樂專家,其具備扎實的理論經驗和人才訓練經驗,但是卻普遍存在教學理念相對滯后、缺乏現代舞臺表現經驗等問題,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自然也難以將專業知識的應用經驗有效傳遞和學生,學生的應用表現能力也存在欠缺,這些問題也成為導致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困難的原因。
很多高校的教師認為在進行聲樂課程的學習時,如果不能打牢基礎知識學習基礎,會導致學生在進行應用實踐時,難以實現靈活的專業知識應用,因而將過多的教學時間都放在基礎理論教學環節中,這種滯后的教學理念需要改變,才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師應當將教學實踐活動重視起來,不僅重視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更要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只有應用水平的提高才能夠體現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的和培養價值,只有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才能夠體現專業教學的生命力。
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聲樂教育教學壓力也不斷增大,實現理想的應用型人才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分層次教學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基礎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基礎提高和能力提升,同時也可以避免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小組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了競爭的學習氛圍,既可以對合作學習成員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學習,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自我總結和自主學習,進而促進其學習效率的提高。
高校進行專業教育普遍卻在課程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本身高校的課程教學時間相對有限,還要進行一些不具備專業性和應用性的課程學習,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也浪費了學校的教學資源,學校需要對專業課程的設置進行甄選,思政、計算機以及體育等課程的教學,學校可考慮其教學的必要性。針對聲樂教育而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聲樂知識,同時對于形體、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內容也具有學習的必要性,學??梢葬槍I應用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的教學課程設置,只有學習的內容具有社會應用的針對性,才能夠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育。
為聲樂專業學習的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機會才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校不僅要重視對專業基礎的教學,更要將課程實踐作為新型的教學任務,為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提供實踐機會。具備經濟能力的學??梢岳米陨淼慕逃Y源優勢,為學生承辦聲樂表演的社會活動,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表演活動中,有站在舞蹈與受眾進行直接接觸的機會,得到自身表演的觀眾真實反饋效果,不具備經濟實力的學校,可以增強與社會演出社團的合作,使學生能夠參與商業演出活動,不斷積累演出經驗,通過這些實踐的演出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個人表演技巧得到發揮以及應用,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心理素質,能夠了解聲樂演出的運作流程,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積極的進行自我完善,以促進其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評價環節也需要迎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將考試成績的考評方式進行大膽的革新,以專業基礎和專業實踐并重作為教學評價理念,建立多層次的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綜合表現納入到考評體系,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拓展校外實踐的機會作為考評內容,使學生的能力成為專業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而促進學生對于自身實踐應用能力的拓展和提高,以實現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聲樂教育是培養社會高素質聲樂人才的重要途徑,相較于學術研究而言,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更重視其實踐應用能力,高校要正視自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改變傳統的課程教學理念、優化課程結構設置等方式促進實踐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實踐教學以及建立多層次的教學評價體系等措施促進教學內容的改變,以促進學生能夠通過學校教育實現自身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1] 伊娜.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藝術科技,2016,29(3):405.
[2] 張英.論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5,03:175.
[3] 鄒霞.高校聲樂教育需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J].音樂創作,2016,06:176-177.